与腾讯分不开的青春
开始看《腾讯传》只是因为吴晓波的推荐,后来逐渐看进去更多是因为它承载了我的青春。从初中时,同学们都流行QQ号,有一个QQ号是很时髦的,但是时髦的人并没有那么多.从初中到高中,似乎谁帮我申请过或者给过我QQ号,以QQ号的数字少、短而光荣,甚至还有人会花钱买心仪的号。我并不是赶时髦的人,当时的QQ号也没上心,没记住。直到高考结束,2009年,家里给配了电脑,申请了qq号,以后这个号码甚至比电话号记得还熟。(大学毕业时,在工作三方协议上给招聘单位留的电话号码,一不小心竟写成了qq号。)此后,凡是电脑开机,第一件事是登陆qq。还记得第一次跟陌生人聊qq的激动,记得高考结束的暑假,通过qq提前认识了一些本专业的人,并且开学前经常联系,都显示着对未来生活的忐忑和期待。那个暑假风靡的是qq空间和偷菜,每天都在偷菜,全民都在偷菜,那时候喜欢听许嵩的歌,空间里放的是许嵩的《城府》。大学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都是通过qq和新认识的朋友聊天,每天好像生活在身边一样,说不完的话,喜欢在空间发表状态,发表日志,上传照片记录了那时候的青涩。QQ的留言板,经常会有互踩这样的要求,直到和彬彬哥第一次交流,也是通过QQ。当时发生什么事情,特别着急发QQ状态,每天都有很多话,有一次貌似是大一的时候,第一次下雪,自己去老图书馆前面堆雪人,结果翻盖三星掉到雪里了,玩完之后发现没了,赶紧回宿舍借一个电话给自己手机打电话,却发现关机,怀疑是没电了,又怕被谁捡到关机了,最终还是去东区小树林的电话亭,充了5块钱电话费,结果果然在雪地里找到了,当时很开心,迫不及待的发qq,告诉别人。说起小翻盖,忘了什么时候买的,只记得好几次险些弄丢,平时也老掉地上, 却没事儿,最严重的一次,翻盖和机身分开了,只有线连着,和张祎去佑铭体育馆看CCNU,谁给我打了个电话,看不到屏幕,但电话依然在振动,我听不到对方的声音,但是确定对方能听到我的声音,就按了通话键“喂,我听不到你的声音,我和张祎在一起,有事的话打她电话”(PS:忘了有没有把她电话报一遍了,至今仍不知道那个电话是谁打的)。最后小翻盖是被收藏在抽屉里还是丢了,脑袋里怎么有两个版本,清晰地记着放在抽屉里的两个分离体,但也记着,夏天有一次去跑步貌似,放在牛仔短裤口袋里,但是口袋漏了,手机丢了。记不清了。
记得腾讯和360的大战,似乎就一个晚上,安装qq和360突然不兼容,周围好像发生了很大的事一样,紧张的气氛,当时,大家电脑的安的360杀毒软件,很多人专门注册了MSN,有的人卸了360,安了小红伞,我当时貌似是注册了MSN,也曾关注过MSN一段时间,喜欢那里一个版块,每天会有一些有趣的话,可以复制过来发到QQ状态里,很搞笑。后来MSN没有那个版块了,也就没去了,反正一直没用MSN跟谁联系过。期间有一段时间大家都玩人人,也注册了人人号,和彬彬哥在一起的消息也是公布在人人“牵起手,一起走”是这样几个字。在后来,大家突然都玩微信了,而人人也默默的淡了。起初我是并不喜欢微信,觉得微信的功能QQ都可以实现,不明白为什么那么多人都转去微信了,很多微信群,奇怪的是同样一伙人,在QQ群没人说话,在微信群却能说一些。似乎毕业以后就都开始用微信了,虽然很少用QQ和别人联系,但仍然会每天登陆QQ,用QQ传文件,用QQ和大学老师联系,QQ仍然在连接着青春,以一丝细细的线,等研究生答辩完了,和华师就再不会有什么交集了,真伤感,不想这样。
几个月前,和彬彬哥的几个高一的小朋友们聊天,发现他们的主战场还是在QQ,因为QQ有很多有趣的功能,有一个表白墙,在他们之间很受欢迎,都在讨论谁在表白墙发了什么,QQ还是那么年轻。
看了《腾讯传》似乎回忆了一遍青春,真美。虽然没有什么波澜壮阔,但还是美,真想在回去。从书里了解了在我的青春中,腾讯发生了什么。吴晓波说腾讯是一个很内敛,低调,务实的公司,他的主管都是那样的气质,就连和开发邮箱和微信的张小龙谈收购时,也因为双方气质相投而异常顺利。腾讯像一直坚韧的巨轮,在互联网的世界,在现今的社会一路过关斩将,披荆斩棘。这艘巨轮似乎大到不会沉没,它的锚伸向各个行业,而且都做的很好。
从《腾讯传》中发现,大牛也并不是一直出类拔萃,一看就能看出来,马化腾安静内敛,甚至前同事都叫不出他的名字,谁也没想到他会取得今天的成就。他喜欢天文,父母会花一个月的工资给他买望远镜,看到这时,我想想自己,当小哈想要一个东西时,我能不能做到花一个月的工资满足他,会!我不想埋没一个天才。腾讯这一路走来,一开始可以说是很顺利,用户数超出想象的增长,现在想象他们当时的心情,肯定特别美,特别开心,因为未来充满了希望。后来迎面来的挑战,也都被顺利解决,过关斩将,基于QQ的庞大用户,和对用户体验的重视,战胜一个又一个对手,超过一个又一个前身。与大家倡导的创新,做第一人不同,腾讯不做第一人,都是借鉴已经有较好反馈的产品,然后结合自己的技术,充分考虑用户体验,完善,做到极致,虽然一直被说“山寨、抄袭”,但我觉得这也是一种创新。在这条河中,腾讯勇往直前,同时也看到了一些船在倒退甚至搁浅了,比如那些被超越的。仍在河上迎击风浪的,都是适时的找到了自己的领域,比如马云,比如360,可以看出,要想存活下来,是一定要改变的,要么被动,别人挑战你,在应战过程中,进步了,要么自己发现形势,自身调整,不变就是倒退,就存活不下去。
随着青春逝去,人生来到现在的阶段,中年未到,青春已逝。成了家,有了娃,对金钱的渴望,对成功的羡慕每天充斥着自己,庸俗不堪,同时也低微到了极点。讨厌这样肤浅的自己,所以打算多看看书,修炼自己。越来越觉得自己表达能力退化,话说不明白,需要写什么东西就更费劲,而且已经很久不记录了。想想以前也看过很多书,有过很多想法,但记性不好,根本不记得书里说了些什么,所以打算今后多看看书,多动动笔,写下来。
我仍对生活充满期待,不知道命运的河流会把我们一家带到哪,我心中的希望会不会实现,当然这完全得靠我自己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