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自留地岁月拾遗

众生第二部:雨落梧桐(69)

2022-09-22  本文已影响0人  青衣青衫

在老甄家农家院干了九年的张婶儿要辞职了。仓促送走最近一波客人后,张婶儿掀帘进了甄妈妈屋子。

“她婶子,快坐下。”农家院没了客人甄妈妈便有些百无聊赖,见张婶进来她紧着让座,又指指桌上花花绿绿一堆说:“孩子们给网购回来的。唉,乱花钱。”

“孩子们孝顺。”

“这倒是。”甄妈妈说:“我跟他们说,别乱花钱啦,我能吃几口,总也不听。”

张婶儿笑:“你就知足吧,孩子们给你买东西倒买出不是了。”

“我知道他们的心,我那大闺女不是说啦,买多少东西我只要吃一口,她花的钱就值了。可她婶子,挣个钱那么容易吗,啥不需要钱呢,我是真不愿让她们乱花钱,我这么大岁数的人,能吃多少!唉,乱花钱。”她又重复了一句接着说道:“她婶子,你看看,想吃什么自己拿。”

看着张婶儿就着桌边坐下。甄妈妈随口问:“她婶子,你来,有事儿吗?”

张婶儿笑的不好意思:“巧儿姐,提前给你打声招呼,明年我就不能在咱们家帮忙了。”

甄妈妈知道终有这一天,当这一天终于到来时,她还是感到意外和震惊。甄妈妈慌忙咽了嘴里的水问:“为啥?干的好好的。”

“儿子去年就说我别干了,别干了。我这不是一直磨蹭到现在吗。”张婶儿思忖着说:“巧儿姐,我这是提前给你打声招呼,省得到跟前着急麻花的。我到过完年才走,中间有客人你还随时招呼我。到明年开春可就真不行了。你和一鸣早点儿着手找人吧。”

“嗯嗯,”甄妈妈说:“我知道了。唉,十来年啦,咱娘俩配合着挺好,你这一走再来个生手,还得从头再来。”

张婶儿说:“是呀,所以你抓紧物色吧,时间长你也能物色个可心的。”

甄妈妈叹口气道:“不好说呀,村里净剩些七老八十的,能干的都往市里去了。”

张婶儿说:“现在疫情,好多人都在家闲着,你倒可以考虑考虑。”

“唉,疫情也是暂时的。疫情过去人还是要往外走,外边儿的钱毕竟是好挣。”

张婶说:“也不见得。我那老邻居小任,从咱捻线厂走了的。”

甄妈妈听到这个名字恍若隔世:“唉,小任也是老人了,孩子他爸在就跟着干,一直陪到我捻线厂关门。听说他去了邻村煤厂。”

张婶儿说:“那是老早的事儿了。嫌煤厂干活儿没白天没黑夜,又找了个活儿说累点儿没啥,比在煤厂干挣得多。可这活得去外地,跟着人去了包头,一去大半年。这不是前两天打他家门口过,见他院子里站着个人跟我打招呼,他要是不跟我打招呼,我都不敢认,从来胖胖大大的人一下子变了样儿,背也驼了腰也弯了。”

甄妈妈道:“算算,小任也六十开外的人了。也老啦。”

张婶说:“我就问他,半年不见你怎么成了这样儿。他叹口气才跟我说,跟着人去包头扛东西搬东西。谁曾想他点背,货车上突然掉下来一包东西,正好砸到他腰上,他倒是和公司签过合同,不用自己医药费,可是身体到底受了重伤,伤好后再也不能吃大力,后来赶上疫情就回来了。跟我说这一年白干了不说,公司里还扣着他半年工资,怕是不好要下来。”张婶叹气道:“白白出去一趟,没挣了钱还把身体弄坏了!”

甄妈妈骇然:“怎么就出了这么大的事儿。我改天得买点东西去看看他。对啦,她婶子,你为啥还要去市里。”

“我,去看孙子。”

“我看你那儿子总在家里呀。”

“他在家里弄这个大棚蔬菜,离不开管理的人。”

“嗯。我就知道你家儿子弄了个大棚蔬菜。干的怎么样?”甄妈妈问。

“挺好的。前些年不行,这些年市场打开了,主要供应超市,咱村那个网红俊俊有意和他合作,一起弄弄网购。他哪有功夫,超市还不够供应的,没时间做。”张婶说:“这不,我得搭把手了,去市里给看孩子,他小两口实在忙不过呀。”

“好事好事。”甄妈妈连连说。

晚上下班,晓静来农家院看甄妈妈时,甄一鸣夫妻,玉儿和甄妈妈正在餐厅吃饭。玉儿看见晓静进来,马上放下手里饭勺“二姑二姑”叫着跑过来,晓静就蹲下身,一把抱起扑进怀里的小人。晓静呵呵笑着:“我的二闺女,你别走了,就跟着我吧。”玉儿嘻嘻笑着蹬腿从晓静怀里挣脱下来,扯着晓静衣角:“走,二姑,回家。”

晓静拽住她的手:“一会儿再回家,吃饱饭再坐会儿,陪你奶奶说会儿话。”晓静突然想起什么问玉儿:“你吃饱了吗。”

“吃饱了吃饱了。”

“碗里怎么还有剩饭,好孩子不剩饭。快吃干净碗儿里的。”晓静说。

玉儿毛茸茸的大眼睛看看晓静又看看碗里的剩饭,乖乖走过来坐在饭桌前抓起饭勺。甄妈妈见了就奚落她:“怎么我让你吃你就不吃,二姑让你吃你就吃!你这个小东西,学会看人了。”

晓静笑着不说话,坐在玉儿旁边,端起玉儿面前的碗挖了勺饭往她嘴里送去:“来,二姑喂喂。”

玉儿张开嘴巴就接。突然,她又说:“我,我不让二姑喂饭饭,自己吃。”

“二姑喂吧,没几口了。”

“老师说,乖宝宝就要自己吃饭。”说着麻利接过碗,自己往嘴里扒拉,一点儿都掉不出来。

小敏在旁边看了就说:“看这吃饭的样儿,就是个好的。”

玉儿听了小手扒饭更加认真,几个大人就被她逗得哈哈大笑。娘几个一边吃饭一边聊天。吃饭完,甄一鸣说屋子里闷热。去院子里吧。

刚刚立秋的天气,从餐厅出来,身子马上干苏苏凉嗖嗖的,一反室内的闷热。晓静笑道:“立秋啦,天气终于凉快了。”

小敏也觉意外:“古人说节气节气,可真神奇,前两天还浑身粘腻闷热闷热的,这一立秋,天气马上就变了。”

这个时候坐在院子里最是舒服,时间还早,娘几个有一搭没一搭聊天。甄妈妈突然想起张婶儿辞职的事儿,就跟一鸣认真说了,又思忖着:“我还得物色明年的厨师。”又感慨:“唉,再来个新人,还得从头再来。”

甄晓静说:“这算不错啦,我的妈呀,你记得张婶儿之前的厨师吗,最多的干两年,你刚和人家磨合好了,人家拍屁股走人高就去了,你还得找人,这是干时间长的,干的短的,一年找俩仨厨师的时候也不是没有。”

甄妈妈就摇头:“是呀,一咬牙也就过来了,真快呀,那时候我常常得顶上去。现在再也不敢啦,年岁不饶人呀。”

甄晓静说:“我也真服气我妈,除了厨房,你还管理着厂子,给工人做着饭,还带大两个孙子……”

甄一鸣说:“要说咱妈这厂子关的,真是时候。前一年关了门,后一年就开始闹疫情,一直闹到现在。”

甄晓静说:“想想真后怕。晚上一年,或者到现在关门,咱妈那堆铁疙瘩,谁买呀。这可好,赶在疫情前把机器全部处理了,当时还嫌卖的便宜,现在想,那是捡了个大便宜。还有哇,妈的机器一买,正好腾出地方腾出时间,让一鸣你好好装修农家院。”晓静看看一鸣,认真安慰道:“你仔细想想,这不都是好事儿吗。虽说这一年没啥买卖,可疫情总有个过去,你这买卖总有个盼头,等疫情过去你马上就能挣钱。”

甄一鸣脸上露出一丝笑容:“二姐说的倒有些道理。”

甄晓静说:“不是我说,是现实如此。总之,这场疫情对咱家造成的损失是最小的。唉,小老百姓过日子,有时候真是靠天吃饭,赶对了和错过了那日子可就差了个天上地下。”她突然想到安洪波不吭声了,安洪波的工程已经停了有三个月。整天在家里晃来晃去,一到晚上就找狐朋狗友,干啥,还不是喝闷酒。吵过多少次一句也听不进去。

小敏看晓静突然不说话了,心事重重的样子,就接过话头:“要说,咱妈是命好,捻线厂关门啥都不损失。”

晓静看着甄妈妈怀里道玉儿,却突然想起她上学的事:“唉,眼看玉儿就要上大班,一鼎也该着把孩子接去市里接受教育,再这样下去可别把孩子耽误了。”

甄妈妈看了晓静一眼张了张嘴没说话,只是搂着玉儿心肝宝贝叫着。

晓静看着祖孙俩忧心道:“玉儿这种情况就叫留守儿童。这不是,我天天去接送玉儿,她们中班儿还好,有十五个孩子。”

一鸣吃惊说:“不能呀,人数怎么比我小时候少了一半。”

晓静说:“这还算多的,大班儿只剩了俩人。”

“怎么,只有俩人!”甄一鸣又惊讶道。

“很有可能。”甄晓静说:“上着上着就跟爸爸妈妈去市里,或者去县城了。上了大班儿眨眼就是小学。可不就得早点儿去市里适应适应环境啥的。要我说,玉儿早该去市里跟着一鼎和小玲,千万别给耽误了。”

一鸣说:“那你这意思大班儿只有俩人的话,到时候咱们村一年级就只有这俩学生?”

“那倒不至于,咱们不是个镇子吗,周围山旮旯还有好多小村小庄子,加上这些孩子应该能开起个班儿来。不过这以后,幼儿园想开班儿可真困难了。昨天去接玉儿,跟她老师聊天,老师说幼儿园小班儿今年差点儿没招上生,就招了五个孩子。”晓静说:“这可是有疫情呀,如果没疫情,父母都出去打工挣钱,没准儿一个孩子都招不上来。”

一鸣说:“怎么成了这样,记得我小时候,一个年级分两个平行班,一个班儿少说十七八个孩子。六个年级十二个班儿,一下课操场上可热闹了。”

“你那算什么!我那时候人更多,怎么也得二十多个。”甄晓静说:“咱们镇子除了小学还有初中。”

一鸣叹口气:“唉,话说初中没了好几年了。”

晓静说:“小学也够呛,这三乡五里的,现在就咱们一个小学校。我小学那会儿,邻村都有自己的学校,现在哪还有。”

甄一鸣说:“这些年我在家,也看得明白,村里哪还有多少好劳力,年轻人越来越少,见的最多就是老头老太太。”

“嗨。”晓静说:“咱们村走大街上还能看见人,我那工作时不时下乡。冬天里下乡,进了村转悠半天看不见个人影儿,走着都觉得瘆人,好不容易逮着了,一逮就是一群老人。”

“咋会儿事?”

“老人们扎堆儿在背风旮旯晒太阳呗。”甄晓静笑:“前边儿的就招呼我们走在后边儿的,喂喂,这有一窝。”

甄一鸣笑:“一窝,还挺形象。”

甄晓静说:“唉,眼看我也到了退休年龄。”

甄一鸣说:“退了休好,我正等着呢。”

甄晓静就笑:“我也想早点儿退休,到时候再从你这儿挣份儿工资。”笑毕她又说:“我天天看着村里这么多老人。心里想,等我退了休,干脆办养老院算了。”

甄一鸣说:“你这主意我倒没想过。”

甄晓静就说:“你想呀,村里老人多养老越来越是问题,所以养老院一准儿能开起来,我虽然是个赤脚医生,但是输液打针都会点儿,大病看不了头疼脑热可是没问题。有我这甄医生的头衔,开了养老院人们指定喜欢来,我虽然快五十岁的人,可是村里我这样的也算是年轻人。”

甄一鸣笑:“你真是个年轻人。”

甄晓静忽又想起她的单位:“唉,我那会儿参加工作,能到镇子医院就算是好工作,可现在看呀,年轻人是越来越不愿意回来,有点儿能耐有点儿关系的都往县城跑,这不是,我们医院顶呱呱的王医生也走了,王医生这一走,我们真就没有太厉害的了。说来你不信,这么大个镇医院,硬是没有正经医生。唉,我们这医院怕是和咱们的小学幼儿园一样下场了。”

小敏忧心道:“可这么大镇子,这么多人,没医院可不叫回事儿。”

甄一鸣突然又想起厨房上张婶儿惆怅地叨叨:“张婶儿不干了,又得找厨师。”

晓静并不意外:“正常呢,她家宝柱生意干大了,自己家买卖还忙不过来,估计人早就想辞职了。”

甄一鸣说:“干了这么多年,突然一走失手失脚的。”

晓静说:“这疫情一来,啥买卖都不好干,我看宝柱那有机蔬菜生意倒红火。”

甄一鸣叹口气:“唉,也难怪张婶要辞职。”

……

甄妈妈早带着玉儿睡觉去了,甄晓静姊妹在院子里坐着说话。甄家姊妹坐在梧桐树下聊得忘了时间。

下雨了,毛毛细雨下起来,她们却浑然不觉,密密的针尖儿一样的雨丝粘在梧桐叶上,那雨丝越积越多渐渐把树叶濡湿,终于汇聚成细细一缕水流从再也无法承受重量的梧桐叶上,大颗大颗滴落下来,突然,有一滴雨水从院子里的梧桐树叶滑落下来,重重打在晓静手臂上。她才惊觉:“下雨了,赶紧散了吧……”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