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吕守玉-临沂训练营-第10拆
R·阅读原文片段 《自控力》
24岁的本是个中学老师,教社会学。他有个文学梦想,希望在暑假结束的时候写完自己的小说。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需要每天写10页,每天都得写。但实际上,他每天只能写2-3页。然后,他就会因为进度太滞后而觉得备受打击,第二天索性什么都不写了,当他意识到开学前不可能写完这本书的时候,他觉得自己是个骗子。如果他不趁着暑假有空儿的时候努力写稿,开学后他还要批改作业,做教学计划,哪还有时间继续写作呢?本没能取得自己期待的进展,她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应该继续追求这个目标。他告诉自己,一位真正的作家应该是高产的。一位真正的作家应该从来不玩电脑游戏,只会一直写作。这么一想,他就开始用挑剔的眼光看待自己的作品,认定自己的东西都是垃圾。
那年的秋季学期,本在我班里上课的时候,实际上已经放弃了自己的目标。他来上课只是为了学会怎么激励自己的学生。但当我们讨论自我批评的时候,他逐渐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当他练习在“放弃写小说”这件事上原谅自己的时候,他首先注意到了放弃抵抗背后的恐惧和自我怀疑。如果没有达成“每天写10页”的小目标,他就会担心自己没有足够的天分或无法投入做够的经历去实现“成为小说家”的打目标。他用这样的想法来安慰自己:挫折只是人性的一部分,不能说明自己永远不会成功。他想起以前读过的故事,很多作家在写作的初期都有过挣扎。为了更加同情自己,本想象自己会如何开导想放弃目标的学生。本意识到,如果这个目标很重要,他就会鼓励学生坚持下去。他会告诉学生,现在做的所有努力都会让她们更靠近目标。他肯定不会对学生说:“你骗谁呢?你写的东西都是垃圾。” 通过这个练习,本找到了重新开始写作的动力,捡起了当时没写完的稿子。他承诺每周抽时间写10页,这对已经开学的他来说还算合理,而且他也觉得这样比较能应付得来。
I·拆书家讲解引导
1、 目标没有达成的后果是什么?从心理的感受上会认为自己无能,会备受打击。而在行动上可以放弃对目标的追求。有人曾做过一个实验,在笼子里关着一只猴子,而在笼子的上方捆绑着一只香蕉,香蕉的绳子与喷淋管相连,当猴子跳起来去摘香蕉的时候,没有摘到香蕉,却被喷了一身的水,这样反复三次,猴子会很沮丧,以后,无论猴子多饿,它再也不会去取香蕉了。这就是目标没有实现所造成的后果。
2、 那么如何能让自己的目标达成?三个原则
(1) 切蛋糕原则:大目标分解成小目标。将大目标分解成小目标后,每实现一个小目标就会很开心,并且有自己的努力方向。1984年,在东京国际马拉松邀请赛中,日本选手山田本一出人意料的夺得了冠军,1987年的意大利马拉松邀请赛他又取得了冠军,那么他如何取得这样惊人的成绩?
十年后,他在自己的自传中解开了谜底,每次比赛前,他都要开关车沿着比赛路线走一遍,然后把比较醒目的标志记下来,然后把这些标志作为比赛的目标,把赛程分解成很多小目标,当比赛开始时他会以百米的速度奋力冲上第一个目标,然后再冲向第二个目标,直至终点。
(2) 目标制订的SMART原则。也就是具体的、可衡量的,可达到的,与自己相关的,有时限的。比喻,一天看十页书,这就是一个具体的,可衡量的目标,并且你轻微努力就可以达到,也有时间限制,到晚上睡觉前必须看完
(3) 目标实施的PDCA原则。PDCA是计划、实施、检查、改进。目标制订好以后,在实施的过程中要不断检查修正,消除目标没有达成带来的挫折感,比喻,你计划一天读三十页书,可读了三天,发现,三十页是完不成的,怎么办?那就要调整目标,改为每天读十页,来增加自己的成就感。
【A1】描述自己的相关经验
2016年7月,自己参加完企业微课大赛,并获得了最佳选题奖,感觉自己自信心满满,于是准备在12月之前开发一个系列微课,课程的名字叫“30分钟学会手绘思维导图。”为了开发这门微课,自己找资料、编脚本,可到了十二月份,这个微课除了一大堆资料及微课的大纲外,一集也没有录成,自己感觉很沮丧,甚至怀疑自己的能力。
现在反思一下,这个目标为什么没有实现?一个是违背了切蛋糕原则,没有把系列微课分解成小目标,比喻准备工作什么时间完成,录制工作什么时间完成,上线测试工作什么时间完成。第二违背了PDCA原则,目标确定了,在执行过程中没有进行检查修正。
【A2】规划今后的该怎么应用
1、目标:在2018年6月前拆书家达到FT3-3等级
2、切蛋糕:在4月30前完成30拆,取得会员资格,然后确定FT1-1到FT3-3三个等级9个小目标,并确定达成时间
3、小目标制定的SMART原则:根据每个目标的任务,依据SMART原则来确定具体的计划、衡量标准及达成时间等
4、执行过程中的PDCA原则,根据目标的执行情况,确定一位监督人,对自己进行检查,根据检查结果,修正自己的计划,直到目标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