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趣谈
首先祝大家“端午安康”!
来自网络01
最近刷微博,看到一个连续四年模仿屈原投江的男子的新闻。
连续四年,他都身着汉服,用跳河的方式来“纪念屈原”。
这种行为艺术成为他打卡“端午节”的方式。
02
中国传统四大节日:春节、清明、端午、中秋,只有“端午节”是中国首个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日,也只有端午节是以纪念历史人物而命名的节日。
但是据史学家考证,不仅端午节以及端午的标志性代表物粽子、龙舟均早于屈原出生的年代,屈原逝世的日期也不是五月五日,而是更早一点的时间。
所以,把端午节和屈原大夫联系在一起的,并非历史真相,而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对爱国忠君精神的构建。
03
中国古代文人都尊崇儒家文化。
《孝经》中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这个观念就是说:身体是父母生育养大的,要好好保护,如果毁伤,就是不孝。
影响中国文化的儒道释三种意识形态,对于生命都有自己的解释。
孔子说“不知生焉知死”,活还没活明白呢,干嘛想死呢?
道家追求长生不老,最好长生不死。
佛家的六道轮回中对自杀的描述更加可怕,自杀后的魂魄成为孤魂野鬼,无法再世投胎。
所以纵观中国古代的知识分子士大夫,自杀的少之又少,屈原可算是开创了中国诗人自杀的先河。
我们把自己设想为屈原:自己的国家(楚国)灭亡了,长期的过着颠沛流离的流亡生活。复国无望,作为一个浪漫主义的文人,深感亡国奴的耻辱。在对自己的国家和自身的命运深深的绝望之中,投河的行为也能够被理解了。
香包04
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岁月里,老舍等文学家曾经将“屈原殉国日”设立为 “诗人节”加以纪念。并曾经举行过诗人节大会。
新中国成立以后,屈原的爱国形象再次被推向一个高峰。
他的爱国主义的人格感召力和艺术上的突出成就使“端午节”更多了一层厚重的文化感,借端午纪念屈原的习俗便更加顺理成章地流传下来。
赛龙舟05
端午节的起源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传承,甚至糅合了多种民俗,内容非常丰富。
有种说法称仲夏端午,是龙飞天的日子,《易经》推算出的”飞龙在天“的时刻,是大吉大利的日子。所以在这个日子有赛龙舟的民俗。
还有说法称中国古代,五月是毒虫疫病横行的月份,“暖气始盛,虫蠹并兴”,“恶月恶日”指五月五日。
所以在这一天大人们把雄黄倒入酒中饮用,孩子在的耳、额头、手、足等处涂抹雄黄酒,同时佩戴含有多种药用植物做的香包,希望这样可以以预防疾病,避邪驱瘟。
当然端午节少不了吃粽子了。有种传说是屈原死后,楚国的百姓为了不让屈原的身体被水中的鱼虾吃掉,所以向江中投入粽子。
(以上只是传说,不是历史)
这样看起来,端午节其实还是有些沉重的节日啊!
最后再次祝愿大家“端午安康”!
还是吃粽子去吧~
我是珈文,一个喜欢看书,画画,看电影的。希望通过一点点的想法、行动和坚持,改变自己,帮助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