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和项羽的之间四年的楚汉战争,楚军确实具有压倒性的力量
刘邦和项羽的之间四年的楚汉战争,楚军确实具有压倒性的力量
在史书上,对于刘邦和项羽的之间的楚汉战争,一般对于支线战场和情报战、信息战等描述的极为详尽,对于主战场却忽略了,这是因为刘邦是最后的赢家,所以历史肯定是要偏向着他点。但真正正具压倒一切力量的,却是项羽的楚军。不说其他的,先从楚汉两军的作战序列来看一下。
正方汉军的作战序列:
统帅:汉王刘邦。
谋士一:成信侯张良。
谋士二:护军中尉陈平。
谋士三:广野君郦食其。
谋士四:谒者随何。
将领一:将军夏侯婴。
将领二:将军周勃。将领三:将军樊哙。
将领四:中大夫灌婴。
将领五:九江王英布。
将领六:御史大夫周苛。
将领七:都尉郦商。
将领八:将军刘贾。
将领九:楼烦将(无名)。
汉军总兵力:八万至十万人。
反方楚军作战序列:
统帅:西楚霸王项羽。
谋士一:历阳侯范增(遭受刘邦的信息战打击,被除名)。
谋士二:武涉,一名说客,但业务能力比较弱,最终误了大事。
将领一:大司马曹咎,秦朝时,他是蕲县的监狱长,当时项梁入狱,是他出面说情,释放了项梁,所以项羽依其为亲信。但他的水平,始终维持在监狱长状态,未能及时提升。
将领二:长史(前塞王)司马欣,秦朝时,他是栎阳监狱长,当时项梁入狱,就是由他负责监押。但他卖了蕲县监狱长曹咎面子,释放了项梁,所以在归附项羽后,就立即受到重用。
将领三:将军季布。
将领四:将军钟离昧。
将领五:将军龙且。
将领六:将军项声。
将领七:将军终公。
楚军总兵力:十五万至二十万人。
其实通过双方的实力对比,就可以看到,楚军的兵力人数,恰好是汉军的一倍。这个兵力上的优势,完全是项羽在彭城战役中打出来的。彭城战役前夕,刘邦拥有的总兵力多达五十六万人,结果被项羽的三万楼烦骑兵,轻松杀掉了至少二十万人。剩下的三十万人,三分之二归了项羽,刘邦那边只剩下三分之一,这就是目前双方配比形成的因由。
在彭城大捷之后,楚军迅速向西推进,计划先把刘邦打入关中,或是彻底消灭,或是再打回蜀川老巢去。为此,楚军作出了以下几项决定:
一是拒绝刘邦提出的割荥阳以西归楚的求和建议,从各个方面加紧西进的准备。
二是派遣使臣游说英布,使其兵出武关,西击关中,抄刘邦的老巢。但这个策略被刘邦的信息战所挫败,英布不仅没有去抄刘邦的老巢,反过来揪住项羽的后腿不放,导致了楚军西进计划止于荥阳。
三是与赵齐订立和约,稳定楚北、东北和西北方向的局势。但这个计划同样被韩信的支线战役所挫败,韩信灭了赵国,只剩下一个齐国孤悬在一边。
四是由项羽亲统主力军,重力进击荥阳,切断刘邦的运粮通道,造成汉军的供应困难,再进而夺取成皋,西出函谷关。原计划是打算与从武关入关的英布会合,目前只能放弃这个想法,而选择在荥阳城下与汉军决战,擒杀刘邦。
一是以主力军死守荥阳,堵住楚军西进通道。如若荥阳城破,则汉军必然陷入大崩盘之中。
二是联络枭雄彭越,使其在楚军后方进行游击战术,主要目的是破坏楚军的供应线,以掐断楚军的粮草运输为上上之选。但看起来,彭越的表现明显有失水准,楚军这边始终是兵精粮足。
三是以信息战策反英布,让项羽的兵出武关计划彻底落空。
四是加强关中防卫力量,一旦荥阳失守,汉军将以武关、峣关、函谷关及临晋关为第二道防线。
五是加强支线作战,寄希望于韩信打出局面。
综上所述,荥阳之战真正具有决定性的还是在项羽这里,楚军确实具有压倒性的力量,但刘邦也在这样一个绝境中逃生了,就纪信假冒刘邦,让刘邦有机会逃走。可是因为刘邦是最终的胜利者,所以史书上一般记录的都是有关刘邦支线的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