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道德经说什么》17

2022-12-23  本文已影响0人  秋一梦

之前,我们讨论的老子的治国理念,说治国理政的水平有高低之分,思想不同,境界也就不同。这一点,在我们个人的人生之旅中,也是一样,同样的为人处世、成长进步,不同的人,在境界上也有很大的差别。

在《道德经》的第四十一章里,老子这样说道:“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这里,把人分成了三个境界,分别是“上士”、“中士”和“下士”。

《道德经》这本书,原本就是写给“士人”这个群体的,所以,老子在这里,其实是把他的读者对象,做了全盘的区分。在他的眼中,做人的境界就是这样的三个层次,而他们之间的区别,就在于听到“道”之后,做出的不同反应。

最高水平的人,听到“道”、听到正确的道理后,就会努力去践行它;中等的人呢,听到“道”后,开始会将信将疑,会想一想,并不会那么认真地去做;而最低水平的人,听到“道”后,非但不去践行,而且还会大声地加以嘲笑。

这三种不同的态度,反映的是认知水平的差距。

老子一直在强调,“道”是宇宙万物的根本原则,也是人人应该去学习和实践的。但是,同时他也说到,“道”是“玄之又玄”的,离生活的距离比较远,如果不用心去领悟,是很难真正明白其中的奥妙。

所以,在对待“道”的时候、对待真理的时候,我们普通人应该小心、谨慎,先去思考、领会,再反躬自问,把理论和实际结合到一起,看有没有能够帮到自己的地方。而不能一上来就不把它当回事儿,觉得别人说什么都是空谈,和自己无关。

如果我们能够养成这样的习惯、采用这样的态度,那么,就至少可以避免自己陷入“下士”的境界,让自己离正确的方向越来越远。

承认“道”、接纳“道”、学习“道”,在这样的基础上,如果我们想要再往前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境界、圆满自己的人生,又应该如何去做呢?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