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靠落实国家课程去办“个性化”教育,是不现实的
2017-03-29 本文已影响67人
雲臺觀雲
与课程专家商椎:
个性化教育,拉长“长板”服务于社会,不让“短板”成为人生缺憾,已成为高位互补型现代社会对教育的现实要求。这已成共识!
实现“个性化”教育,切入点最准的理论是:(1)因材施教;(2)最近发展区。
课程建设要理解和用好国家赋予的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权力。国家赋予这种权力是因为“个性化”教育的落实在学校。只有学校才能使“因材施教”落实到位,才能围绕学生“最近发展区”顺势而为。因此,三级课程的校本化是必需的。
既然是课程就要有目的性、目标性。这种目的性、目标性有两个基本方向(1)养成(2)发展。比如,习惯养成、技能发展。同时课程建设要符合青少年心理、生理、思维等发展规律,循序渐进,形成梯次,完善体系,顺势而为。
既然办“个性化”教育就需要学校课程具有“多样化”和“选择性”特点,得“有”,得“可选”。国家课程面向大众,具有普遍性;地方和学校课程面向小众,具有特殊性和针对性。只靠落实国家课程去办“个性化”教育,是不现实的,这也违背了三级课程权的初衷。
在课程体系建设上应关注学生从小学到高中不同时期的养成、发展特点,来把握普遍性、选择性课程的校本化工作,使得课程设计在面对本校的学生需要时,更加精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