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人的国学课——中庸(第十三讲)
中庸讲到这里,我们看到,孔子他老人家从最基础的中庸的表层意思入手,一次次感慨,一层层深入,摆事实,举例子,引用网红歌曲,层层深入,抽丝剥茧地为我们讲解中庸之道,越讲越细致,越讲越精微。什么是中庸呢?中庸是做君子的方法论,是孔子给我们讲的做君子的操作书册。中是中道,是君子之道,庸是平常,也就是日常的生活。所谓的中庸之道,就是告诉我们如何在日常生活的各种小细节里做君子,由细节入手,最后细致入微地让我们成为一个符合君子之道的人。之前的文章里,我么看到孔子讲了如何做一个好领导,如何做一个好的职业经理人。现在我们继续往下看,看看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做一个符合中庸之道的谦谦君子。
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
什么是君子之道呢?这个问题古人讨论了几千年,今人也在探讨这个问题。有人说“封建礼教”是糟粕,其实真正的儒家思想是没有吃人的封建礼教的,所谓那些害人、禁锢人的东西,是当时的那些学者曲解出来的,就像我们今天很多人为了赚流量赚点击率一样,曲解乱说,结果他们成了当时的网红,贻害了很多后人。
怎么做君子呢?孔子讲的很清楚,说这就好像我们要去很远的地方,必须从眼见开始起步;就好像我们要登上一座高山,应当从山脚下最低处开始攀登。所以中庸难,难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的细节上,做不到中庸,是我们忽略了太多的细节。如果要做到中庸,就只有从日常生活的点滴细节开始入手。
《诗》曰: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兄弟既翕,和乐且耽。宜尔室家,乐尔妻帑。
这里孔子他老人家又开始引用当时的网红专辑《诗经》了,这里举了个很通俗的案例,说小家庭里和爱人孩子相处和睦,就好像琴瑟一起演奏一样和谐。琴和瑟是古代两种很重要的乐器,古琴七根弦,声音不大,音阶很多,一般是在小众聚会时,男子演奏,大家静静地听。瑟的外观像古筝,有二十五根弦(古筝21根),也有五十根的,所以瑟又叫“五十弦”,音域广,声音大,一般是女子在屏风后演奏,做背景音乐。古人常是夫妻一起弹奏,两种乐器配合,所以夫妻关系好又叫琴瑟和鸣。
小家里是琴瑟和鸣,古人是大一个家族聚居的,走出小家庭,到了大家庭中的时候,兄弟关系也要向演奏乐器一样和谐,让人心情愉悦,从老婆孩子的室、到兄弟姐妹一起的家,都是一样的道理,叔伯妯娌各种家族里成员关系都和谐了,和谐到像在自己的小家老婆孩子一样和睦,这就是家中的君子之道。
子曰:父母其顺矣乎!
唱了一段诗经,又开始总结了,孔子说,做到了上面歌里唱的这些,父母是多么高兴啊。
古代家族中,父母的地位是很高的,我们不妨参考最近的一些网络热剧,一个大家族住在一起,一个大宅院,一家一个小院,真正懂得君子之道的家族,关系都很和谐,家里不折腾,父母不闹心,家里能和谐,走到社会上,也自然能够和谐,自然能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所以,能让父母不闹心,能让家庭和谐,这就是孔子说的中庸之道的最低起点,也是我们最开始要做到的细节,怎么做呢?我们接下去看。
子曰:鬼神之为德,其盛矣乎?视之而弗见,听之而弗闻,体物而不可遗,使天下之人齐明盛服,以承祭祀。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
这一段是很有意思的,孔子不常提及鬼神,而且中国古人也是问苍生不问鬼神的。但是中国人历来都用“举头三尺有神明”来自律,其实中国人所敬畏信奉的,是自然宇宙的规律,是天道,是自然规律,借鬼神之名而已。孔子说了,鬼神的作用是非常大的,我们看不见他的样子,听不到他的声音,也触摸不到他,蛋挞却让我们诚恳恭敬,斋戒沐浴,认真祭祀,就好像他真的在天上,在旁边看着我们一样。
这就回到了中庸一开始的那两个字“慎独”,怎么奉行君子之道呢?君子之道就好像我们对待鬼神对待祭祀一样,不管是我们是否看得见鬼神,我们都认真祭祀。同样的,不管我们身边是否有人,我们都应当奉行君子之道。这就是中庸的道理。其实我们在职场里也是一样的,不管有没有领导,有没有同事看着,认认真真做好本职工作,这就是职场里的中庸之道了。
《诗》曰: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夫微之显,诚之不可掩如此夫。
这里孔子又开始唱了。看看我们今天的老师,很少有引用流行歌曲来讲课的。偶尔有个一边唱歌跳舞表演一边讲课的,都是网红了。其实哪个时代是网红老师都是一样的,讲课必须妙趣横生,学生才喜欢听,老师才有人气。孔子这里又唱了一段关于鬼神的,来举例刚才讲的内容。歌里是这么唱的,说鬼神我们看不到,鬼神的心思我们猜不到,就算这样,我们也不敢不恭敬,不敢不真诚对待。
所以咯,孔子唱完就该是告诫他的学生们,君子之道是从细微之处显示出来的,我们是否认真践行君子之道,我们是沽名钓誉最给别人看,还是真的问心无愧地执行,这里面的诚心是掩盖不住的。这就是我们刚才说的,君子之道的心法,诚心。其实今天的职场也一样,在领导面前赚表现,领导不在偷奸耍滑的人是不少的,但机会最终是属于那些真正能认真工作,真正勤勉尽责的人的,一时不顺看到小人得志的时候,不要伤心,公正也许会迟到,但不会缺席。
今天我们就先讲到这里。一葫堂主想告诉各位朋友,以上(包括以后)对中庸的解读,是站在职场人的角度来看的,与传统经典解读出入会很大,还请见谅。
以上文字内容为作者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及原作者。
所有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撤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