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品产品经理文章收集需求与用研

如何找到产品切入点?

2015-08-30  本文已影响1104人  脚下日月

如何找到产品的切入点?这是很多创业者都头痛的问题。我只讲我的经历,讲些我近段时间在这方面的思考。这个内容面对的主要对象的是从0到1的创业者。
产品的切入点,我觉得要回答两个基础的问题“为用户解决什么问题”和“我要如何从中获得盈利?(盈利模式)”。
第一:为用户解决什么问题?(产品的价值)
产品的存在就是为了解决问题,无法解决问题的产品就是垃圾。这个问题的本质是找到用户需求的问题。那如何找到用户需求,如何去判断用户需求的价值?
再次强调,回答这两个问题的时候,都要问自己一遍:这些需求,是否都是用户在现实场景下实际发生的问题。解构现实场景的问题,利用故事的六大要素去结构就已经足够。(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需求的真伪、需求的强弱,需求的价值都从现实场景的问题当中解构得来。
1.如何找到用户需求?
很多前辈都已经讲过,不要完全相信调查问卷,不要完全相信用户访谈,更不要以为自己就是用户,大部分时候办公室里研究出来的需求99%是错误的。我在这里分享些我这次经历的一些心得。
调查问卷的坑,有以下几点造成:1、问题的引导过于明确;2、每个人对于文字描述的内容理解都不同,不管你文笔写得多么好,相信我,到真正访谈的时候你就哭了;3、无法表现出真实的用户场景。所以,调查问卷只能是参考,无法帮助你决策。
用户访谈的坑,也由几点造成:1、人员问答能力的水平参差不齐,没有询问具体问题发生的场景可能导致误判;2、用户样本不够典型,数量不够庞大。用户角色的不同,需求点不同,需求不具有代表性;3、传统的用户访谈时间短。
那有哪些方式能够帮助获取用户需求?张小龙老师讲过“千百十”的概念,我们不是用户,但是我们能够通过长时间“浸淫”到用户群体当中就越能够更准确把握用户真正的需求。我们这次是分以下几步走的。
第一:大规模不同城市、角色的调查问卷。提供可参考的数据样本;(权重0.5)
第二:浸淫用户圈子。(权重2)
产品经理每日浸淫在目标用户的圈子中(论坛、贴吧、QQ群、微信群...),跟用户闲聊,初步分析出用户画像(角色、性别、地区、规模、年龄、....),收集典型用户、尝试建立于典型用户的关系。
第三:办公室研究,梳理大方向的思路。(权重0)
从初次判定的用户画像特点中、从初期的产品定位去模拟成用户,准备一些问题。比如我的产品要解决的是店家的经营问题的,那假如我是店家,我会如何入手去开好一家店?问这样的问题,帮助自己形成在大方向上的思路,从开店前的准备,到开店中,到店铺转让(全生命周期)。因为实际经验的限制,这些思路有很多一部分是错误的,但是网上有很多相关的帖子经验分享,能够帮助我们规整出较为合适的大方向思路。如果错那就错吧,在真正与用户沟通的时候再逐步去调整。(有些人会很害怕思考这样的问题,因为完全未知,因为觉得自己不是老板所以会犯错。但是,想一想,开一家餐饮店,这些老板他们一开始也懂吗?在大方向的思考上,每个普通人的传统思维都是相似的。)
第四:用户访谈 ( 权重1)
第五:跟用户建立朋友关系,聊天。(权重3)

我给每种方式提供了一定的权重,是为了便于在需求收集后做定量的数据分析。在这个不断与用户勾搭和反勾搭的过程中,你会自然而然的从越来越多的用户场景中对需求的价值有一定的判断,这是需要经验磨练的。收集完需求,每个需求都已经有了明显的得分。
接下来就是对需求进行分析。需求的分析要从用户角色的解构开始(不同性别、不同职位、不同地区、不同规模...),这时就能够从整体和细分上对需求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你会看到,不同区分下需求分值不同。这样子就能够帮助我们解决初期产品启动时的切入点问题、用户细分问题、产品运营问题。也能初步指导我们在未来一段时间产品运营和功能迭代。
这里举个例子。一位外卖店年轻的老板他每天要管理很多渠道(饿了么、美团...)的单子,因为店里每天的菜量是一定的,有时候菜卖光了,他就需要去把当日渠道的菜给下掉,这样就不会有其他订单来了的问题了。有个百度外卖的人跟他说,上我们的渠道吧。他说,单子够多了,太累了,不想上。
这一个现实场景里,乍一看,是一个老板订单管理难的问题。我们帮助他解决管理问题就好了,所以很多后台CRM开始做了这件事,订单来了,当他的菜卖光就会自动在各大渠道下线,看起来很极致,帮他管理订单。
但需要特别留意百度外卖的这一点。这真的是老板有钱不想赚吗?上更多渠道不会赚更多吗?这个问题更深刻的地方在于,管理难的问题影响了他上更多的渠道售卖。那我接下来的产品功能就不是复制他们的那些CRM的功能逻辑了,这时候产品当中提供能够主动的直接一键上各大渠道卖外卖,一键下线各大渠道菜品的功能,是不是就更赞?这完全就是降维攻击。
虽然这个需求是我杜撰的,其中一部分来自于我之前做O2O的经验,这里面有很多细节需要验证,商业模式的价值也需要去考察。但这里,我尝试提供一种对需求洞察的思维方式。多对生活的场景问一个为什么,很多所谓管理的问题并不来源管理,而在于管理的源头(目的)。

第二:“我要如何从中获得盈利?(盈利模式)”
关于这一点,我分享些我在定义这个产品的商业模式时的方法:
1.看竞品,看同行业的相关的商业模式。可以移植;
2.看整个行业上下游供应链的情况,找到自己所处的供应链位置,看是否可以在某个节点创造盈利。
3.产品特性,产品的自我生长和边际。
产品的盈利模式可能在一开始没办法找准,实在是需要对整个行业更加深入的理解以及眼界。自勉吧。


这里只求真,没有真理。
微信公众号:PM范儿
期待分享和交流~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