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性的角度看问题
“如果能正视人性、看清人性、并合理分配欲望,那么工作生活将会更加有效率。”
01
—
平时,我们总是会说“做人要有仪式感”。
实际上,这是一种出自人性本能的需求。
因为在我们内心深处有一种特殊的情感:
希望自己能够拥有一个值得尊敬的好形象,让自己在别人面前能够获得认可和尊重。
而“仪式感”则正好可以帮助我们表现出这种形象。
也正是这种情感需求,创造出了不一样的商业化服务。
比如,运动APP Keep一直在针对核心用户推出各种专业产品,但都没激起多大的水花。
近期反而只以39块钱的奖牌,轻轻松松收获了5个亿。
这不就是“仪式感”带来的需求吗?
好看不贵,又能发朋友圈,还能证明自己努力健身过。
于是,有人就说了,如果Keep运营方能更多地从人性的角度看问题,适度放弃一些在专业层面的坚持,早就可以赚得盆满钵满了。
我倒是在想,这难道不是Keep在专业上的长期自律,营造出了足够强大的“仪式感”场景,才慢慢得到用户的认可吗?
02
—
但不管怎么样,如果能站在人性的角度去看问题,就会发现不一样的奥义。
比如,我以前认为,自律是基于自身强大的意志力,能忍受常人所不能忍受的痛苦和煎熬。
但如果我从人性“趋利避害”的角度去解读它,
我就发现,其实自律也可以是认清利害关系后的自然选择。
举个案例大家就知道我在讲什么了。
我有位同事,身材很胖,爬几层楼都会喘,
生活还不自律:抽烟、喝酒、经常熬夜。
我劝过他好多次,让他减肥、运动,可他就是听不进去。
他去年一直在出差,可能身体过分劳累,再加上原有的“痼疾”,心脏出了大问题。
当时幸亏发现得早,及时送进了三甲医院,经历了漫长而又艰辛的治疗后,才转危为安。
这段时间,我又见到了他,他看起来有些憔悴,但精神不错。
而且他跟我说,自己已经作出了一些“改变:
戒烟戒酒、勤锻炼、注意饮食,早睡早起…
听到这些,我跟他开起了“玩笑”:
“从产品经理的角度来说,你原来不够自律,说明”痛点“还不够痛。
这下好了,经历了“生死关口”,总算意识到了利害关系,
你看,现在不用我说什么了,你自己就认识到自律能带来什么了。”
03
—
再比如,我们公司有个“休闲走廊”,
原先总有些垃圾会掉落在走廊的角落里。
但今天,我发现这些垃圾几乎都不见了,
走廊的每个角落里都布置了新的垃圾桶。
我想,行政部门可能学会从人性的角度来考虑问题了。
如果像原先一样,只有一两个垃圾桶,
仅仅贴个禁止乱扔垃圾的标语,收效甚微。
现在从人性角度出发,循人性而设置,效果完全就不一样了。
所以,我们讲管理要“以人为本”,实际上说的是“以人性为本”。
04
—
最后,总结一下:
如果我们能站在人性的角度看问题,
那么我们就会发现,那些所谓的自律、长期主义、延迟享受,甚至是管理,无非就是主动或被动克服人性的过程。
如果我们对人性一无所知,
总是妄图通过强制或回避的方法来对待它,
结果必定事倍功半,甚至是徒劳无功。
但如果能正视它、看清它、并合理分配欲望,
那么,工作生活将会更加有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