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阅读者集雅阁回想往事

爷爷、父亲与我,三代人的《目送》

2020-02-17  本文已影响0人  慵懒小书虫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题记

每每看到这个句子,我脑海中出现的是朱自清先生笔下的《背影》里的那幅插图,父亲弯着腰,扒着栏杆,一只腿已经抬起想奋力地越过栏杆,但是由于身体有些肥胖所以行动不够敏捷,显得笨拙却很伟岸。“我去买几个橘子,你就站在此地不要走动。”

如果说《背影》讲述的是一个平凡却又伟大的父亲,对孩子最笨拙却很真挚的爱,那《目送》则记录了作者自己作为一个母亲在对待日益成长的孩子时,所遭遇的困惑和小小的失落,以记录生活点滴的方式娓娓道来。

初读这本书,是我刚上大学的时候,懵懵懂懂。时隔多年,我却始终记得题记当中的那句话,就好像它已经幻化成了无数个场景,一直印在我的脑海里面,不断地切换,来来回回, 挥之不去。

1、爷爷与父亲

上小学的时候,父亲与母亲总是早出晚归地去干活,而我就只能屁颠颠地跟在爷爷身后。爷爷总是爱唠叨,你们呀,早点回来。他喜欢把父亲送到家门口,顺便给他准备好一天的干粮,千叮咛万嘱咐,好似父亲还是没长大的孩子一般,时刻惦记着。

然而,父亲总是不耐烦,“哎呀,知道了知道了,你操那么多心干嘛。” 于是,他便头也不会地走了。爷爷却还是小心翼翼地拖着那双露出脚趾头、破得不能再破的草鞋,颤颤巍巍地扶着我的手走出来,他的眼神,一直都跟着父亲,直到消失在他的视线范围之内。

等到天色已晚,爷爷总是习惯性地坐在家门口的石凳上,一个人叹息,“哎,说了多少次,这么晚还不回来,干不完的活儿可以明天干呀,又不是没了明天。”老人,就是这样,一直等啊等,周而复始,长年累月,等着他的儿子回来一块吃饭。

记得我上高中的时候,周末放月假,我迫不及待地下了公交车往家里赶。过了马路,靠近一棵大榕树的时候,看到了一个佝偻且熟悉的身影,他看上去很沧桑、孤独而又寂寞。

我走近去一看,“爷爷,你怎么坐路边树底下了呀,现在天气凉快了,你快点回去。”我摸着那双血管突起,布满老茧、满是裂口与褶皱的手,泪眼婆娑,“我扶您回家吧,走,咱们回家。”他还是不停地回头看看,盼望着,盼望着。

2、我与父亲

由于小时候父亲的一些不良习性,我们之间一直话都不多,没错,我对他充满了怨恨与不满。也许,更多地是对母亲充满了疼惜,而我,却理所当然地把这种对母亲的疼惜,反方向地以负面情绪加在了父亲的身上。

我曾经在下晚自习的时候,大晚上一个人跑去充满呛鼻烟味的麻将馆找寻他的影子;我曾经在大马路上,跟自己的父亲争得面红耳赤,只是希望他可以迷途知返;也曾在很多人面前,批评过我的父亲以及有着同样恶性的那些大人们。

当我做完这些事情的时候,我都是一个人躲在房间哭。然后,第二天早上,我依旧像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去努力地学习。

也许,就是在那一件件事情以后,父亲和我之间,就开始竖起了一道道城墙,那是需要很多年才能攻破的心理防线。

直到上了大学,由于每年只有寒暑假才回家,我们之间也就只有这两段时间会有见面与交流的机会。我开始慢慢发现,他有所改变,他会努力去工作,不再浑浑噩噩,欺骗家里人。他开始学着攒钱,开始会补贴家用了。更开心的是,他终于开始对妈妈好一点了。

有次假期返校,他硬要送我上公交车。其实这么多年,我都一个人独立惯了,但是拗不过他的牛脾气,“你路上小心啊,不要睡着了,拿好东西啊,不要忘记了,到了给我打电话……”

这些话至今想起来,还会觉得温暖如初。他就这样一直目送我,不停地向我挥手,直到公交车载着我远去,然后他才肯离开。

我们拼命地学习如何成功冲刺一百米,但是没有人教过我们:你跌倒时,怎么跌得有尊严;你的膝盖破得血肉模糊时,怎么清洗伤口、怎么包扎;你一头栽下时怎么治疗内心淌血的创痛,怎么获得心灵深层的平静;心像玻璃一样碎了一地时,怎么收拾?

那年,当我看到书中这句话的时候,我哽咽了,因为我又回想起自己被大人们错过成长的那些年里面,我是如何长大,又是如何自愈并且成长为现在一个这样乐观向上的人。

可是,在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那个愈来愈小的身影,也开始变得佝偻起来,原来,他也已经老了,他终究被岁月磨平了棱角,不再锋芒毕露。

我知道,我的父亲终于开始慢慢学着当一个好爸爸了。只是,他并不知道,我已经长大了,我已经原谅并且释怀了他曾经错过我成长的那些年,我也已经原谅了他曾经所犯下的错误。

3、我们与爷爷

那是大二的一个下午,四点多姐姐发来微信,“你赶快回家,爷爷快不行了。”突然觉得心很疼,我拼命打开手机,买好火车票,匆匆忙忙地赶向火车站。就在九点多的时候,我收到消息,"爷爷去了。"那一瞬间,豆大的泪珠瞬间拼命地一涌而下,我就这样靠着窗户,静静地哭得跟个泪人一样。

出殡那天,下着蒙蒙细雨,按照习俗,我们家属只能送到半山腰,看着那慢慢远去的出殡队伍,我们失声痛哭。我很想告诉他,我回来了,可是他再也听不到了;我还想说,我去给你买你最爱吃的桃酥饼,可是他再也吃不到了。那渐行渐远的您,这一生,就这样结束了,从来没有享受过些许安宁的您,再也回不来了。

那年,我二十岁,父亲五十岁,爷爷九十岁。如今,当我站在岁月的路口回望,已然发现,我们都走过了人生的不同轮回,我们都在慢慢接受成长与离开,我们都开始向往更好的生活,并为之不断地努力, 因为那是对爷爷最好的回应。

我想,以上大概就是那些场景挥之不去的缘由了吧。而龙应台笔下的《目送》,会让我无数次都会想起这些场景。

目送,大概就是爷爷对他的儿子一声声地叮咛与嘱咐,只是那时父亲总是不耐烦地简单回应,一如现在大多数的年轻人。

目送,大概就是父亲对他的女儿的殷切期盼,也是他多年以后,历经世俗诱惑之后所给予的平凡的父爱。但是,我想告诉他,这一切都刚刚开始,爱,永远没有迟到。

目送,更是我们送别爷爷的最后那一个身影,纵然生老病死,落叶归根,但我会时刻记得您陪伴我的那些年,会记得如何成长为一个更好的子女。

当我们少不更事的时候,总是抱怨他们的唠唠叨叨,甚至是抠抠搜搜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但是,当我们再回过头,我们就会知道,“正是那些陈旧的观念,支持着他们度过了那个苦难的岁月,然后将我们养大。”

前天半夜,当雷声把我从睡梦当中惊醒的时候,我才发现,眼角尚有泪水,而枕巾却已湿透了。

而那时的家中,仍然只有我一个人。

但我知道,我们,爸爸,妈妈还有姐姐,我们都在为了更好的生活而努力着,此刻的我24岁。

我梦到你了,你听得到吗?

希望看到此文的你,也许正值风华正茂、意气风发,也许已走过不惑之年,也许你也在人生的泥潭里摸爬滚打过一圈,亦或是在生死边缘徘徊过一遭,当你一个人往前走的时候,请记得回头看看那期盼的目光,那是对那双目光所馈赠的最大的温柔。

此文参与征文活动

寻找【最美阅读者】阅读改变生活‖征文活动公告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