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母”二字带来的思考
(近日发生的一些事,感慨良多…)
“ 圣母一词早已有之,而其在网络上的演化也是成为了偏负面词汇,很多人认为这是无原则的,是站在道德的制高点的评判指点。”
因此,反圣母的言论和行为并不鲜见。某条新闻可能稍微感慨评论一下就会被说成圣母,群起围攻。
有时候甚至连正义、同情心、圣母白莲的界限都已经模糊,似乎是在寻找某种宣泄的渠道,不由得让人陷入思考。
其实这样并不利于良好网络生态环境建设,大数据,互联网信息时代,网络环境日益浮躁,亟待整肃,如果想要健康发展,势必要做出一些努力。
毕竟这是一个相对虚拟的空间,类似的过激言论层出不穷,传递着负面的情绪,但虚拟并不意味着言论的绝对自由,它只是提供了一份神秘感,保护了一些隐私,并不是说有着无上的权利,也不可无视公共环境,更不能背弃那一份社会责任。
要想改变这样的现状,网民们自身的建设是一方面,更需要需要自律和他律相结合,不论平台监管,还是政府介入,相关政策的出台,只有汇集全社会力量,动用有形与无形的手,合力优化网络空间,才是治本之策。
比较重要且棘手的一个方面是,圣母相关的新闻或评论内容总是会上升道德层面,不可不慎重,所以这就需要有正确的观念引导,而不是针锋相对之后的避开不谈,更不应只是作为新闻炒作的燃料。网络平台作为公共空间,自有其公共意义,身处其中的人们也应当有一份社会责任感,道德水平反应的是国民素质,反映的是一个国家的精神文明建设程度,不能让一些无知无畏的言论扭曲社会道德观念,进而影响社会风气。
网络空间与现实空间都不是法外之地,需要我们时刻警惕,自觉遵守社会秩序。
其实真正的圣母心并非坏事,圣母本是救赎的,有原则的宽容济世,那些无原则,无底线的,站着说话不腰疼的也许只是蹭热度,也许只是抒发最近的负面情绪,或许可以被冠以“伪圣母”称号。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来就是博大,传统文化也从来善于包容,不应该只是揪着圣母这一名头反复引战,社会该有的是良性思考,更要用理性的批判来帮助优化我们的道德观。
“德,律己者为德,律他人者无异于私刑。”
支持圣母者可能习惯于大事小情都要忧心一番,可能更加博爱,多同情,却未必没有原则。
反对圣母者可能理性至上,可能对于泛滥的同情不能认同,却未必不是感性善良的。
生活为我们准备了许多的逻辑,他们互不相同,有时还会打架,就像辩论的双方,总有自己的道理,而人的可贵之处就在于拥有思考和探究的能力,这一能力让我们成为了更高级的物种。
悲天悯人不是错,理智理性也必须要具备,不断优化的环境,传播正能量与好的价值观才能塑造更好的我们。
“圣母”二字带来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