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弃赛的两个演讲小白如何走到最后,各有收获
我们394组很特别
组长杜仲哥是中国最优秀的CTO之一。是一个对逻辑极其讲究且热爱马拉松的人。
叶子是一撕得的员工,有点小霸气的92年小姑娘。朋友特别多,真诚,专业,生活的很自在。
纯纯,气质神似刘诗诗,大方且自由。
而我是一位家庭主妇,对外声称是掌管我们家幸福指数的CEO。
![](https://img.haomeiwen.com/i2416313/fe32b3754d76f579.jpg)
组长身经百战,不用怎么准备轻松过了第一关,压力落在了接下来参赛的组员身上,接下来参赛的组员居然都是从来没有过公开演讲经验的小白。晚上6点的比赛,下午四点案例才确定下来,但终于是确定下来了,这时杜仲已经累的睡着了,婷婷意识到,人分有训练过和没训练过两种,在这种关键时刻要从行为上训练叶子,要让她不断的适应演讲的状态,我们抓住了最后一个小时的时间,进行练习。叶子运气好抓阄到了第11个上场,这时让纯纯盯住现场,到第10个了,来通知我们,抓住一切时间进行刻意练习。在马上要上场的时候,遇上了我写作班的一位朋友,一起听叶子讲,就在上场前她给叶子指出了很关键的一点注意事项,(沟通视窗的边界是有效沟通,沟通视窗的关键是把其他三个象限无限扩大到公开象限)给叶子大大加了分。最后,叶子高于0.5分的成绩刚好入围100强为我挣到了上台的机会。更乌龙的一件事是,组长会把每位对手的比赛成绩都记下来,我们确定叶子过关了,就去吃饭庆祝了,回来时,我们已经准备好全组人员一起招手接受这光荣的时刻,居然没有听到我们的名字。马上找工作人员对成绩。获奖组相都照好了,才核对成绩,把荣誉证书给了我们。
好在有惊无险,这场比赛由叶子本身的优秀的经历,组长帮她挖掘了这么好的例子。我帮她有意训练,和深圳分社朋友的无私指点,组长的细心记分。这样的超常发挥最后以多余对手0.5分的成绩晋级了前100。
我们太幸运了,叶子太棒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2416313/3d54f31a5d1645d0.jpg)
接下来说说我自己,本来和叶子一样想弃赛的,组长的一句,不能放弃机会,让我坚持了下来,前两天比赛,绝对是废寝忘食,在偌大的豪华游轮上吃吃不下,睡睡不着,心里只有比赛。队友一起打磨稿子,组长非常有领导风范,当天我紧张的连早饭都吃不下,队长很淡定的说了一句,先吃饭。.....我丝毫感觉不到他脸上有一丁点紧张。演讲当天我的稿子其实是还没有确定下来的,直到下午要上场了才做好了Ppt,确定下来两个不咋地的案例。案例我自己都心虚。昨晚叶子晋级后,我们也直接找社长打磨了,但社长也给不出现成的案例,提供了点线索,让我们自己找,但游轮上也没Wi-Fi,也看不了,组长当晚给了我一本书让我看那期间的80多页,加深对可证伪的理解。所以我怎么会睡的着么。所以也由此觉得组长非常厉害,他不会告诉你,婷婷你造着背,一步步领导你加深对概念的理解,然后用自己的话清楚的把概念例子讲清楚就可以了。我请教过几个老师,他们对可证伪的边界也是含糊的,但就像刘社长说的,可证伪的内容有这么多,善友教授对它的理解到这,(他画了个线段截取了前面的三分之一多一点),那我对可证伪的理解,是善友教授所理解的三分之一里的一小段。我只要把自己的理解讲清楚就可以。因为善友教授也不是全部都理解。确实创新院的课程,善友教授讲可证伪只讲了10分钟。我是演讲小白又有点公开演讲的梗,没有晋级前30。不过也算突破了自己,收获了宝贵的公开演讲经验。非常感谢,队友赛前帮我刻意练习。把我拉出去在场地的各个场景进行训练。没有队友,一个人很容易会紧张的停留在自己的舒适区,不知道走下去。相互赋能,第一次切实感受到团队的力量比个人强大多了,每个人在团队中都非常有用,各出所能都是对方没有的。
没有晋级但评委和同学都给了最大的鼓励,果然看一个人历不厉害就看他会不会鼓励别人。评委自然是有大家风范。最后还口头习惯给了我三个字“非常好”。我记住了。也许是这份豁达还有朋友过来向我要微信。
但是经过这次比赛,我知道了下次在内容上要尽可能的准备到最佳,练习的最佳。这种感觉很难说,没有经历过一次真的不知道到底是什么感觉,该怎么准备。
组长说的好啊,讲不讲的好已经不重要,关键是上台讲了。机会不能放弃。多么淡定......
![](https://img.haomeiwen.com/i2416313/a36b76208a2e3a4f.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