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考级,重要吗?
相信每个琴童的家长,都会考虑这个问题。我家有两名琴童,姐姐5岁半学琴,9岁半时已经顺利通过中央音乐学院钢琴九级考试,弟弟6岁半开始学琴,历时一年半,还没有参加过考级。陪练的这六年来,在考级的问题上,我一直在思考,看法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从原先的不以为然到现在的 “考级不是目的,而是手段”。
为什么支持考级,我从几个角度,与大家分享交流。
1,考级曲目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从国内认可度较高的中央音乐学院考级来看,每个级别包含四类乐曲:练习曲,复调乐曲,小型乐曲和一首大型乐曲。考生从每个类别中挑选一首,共准备四首曲目参加考试。每一首考级曲,都是专家从浩如烟海的众多经典中,按照相应的技术、风格精挑细选出来的,非常具有代表性和艺术价值。除去考级的因素,同样具有很高的练习价值,能仔细品味名家名作。
2,泛练与精练
读书分泛读和精读,二者缺一不可。和读书一样,弹琴也需要泛练和精练相结合。泛练指的是把一首曲子正确而流畅的弹奏下来,速度可以比要求速度慢一些,音乐记号和符号能注意到,大致表现出来。范练可理解为日常练习的要求,也就是老师布置的练习曲和乐曲,一周或两周能通过的水准。这个标准包含:音符,指法,节奏弹奏正确,比较流畅,表情符号大致表达出来,速度达到要求速度的70%。通过泛练,可以循序渐进的提高手指技术,广泛接触各时期,各类型风格的曲目,锻炼读谱、视奏能力等。但学琴只有泛练是不行的,必须结合一定比例的精练。精练指把一首曲目按照要求的速度,风格,有感情的表达,这需要精细的分析琢磨曲目的每个细节,反复练习,最终背谱弹奏,甚至可以加入个人的独特理解,赋予乐曲灵魂和感染力。精练一首曲目花费的时间常为范练的三陪,但是从中吸取的营养也是远超于前者的。需要孩子注意,分析,体会,思考甚至创作,训练其耐心和韧性。参加比赛和考级的准备,就是精练的过程。
正是我女儿参加五级考试的经历,我才体会到以上这些。在此之前,我对考级不以为然,甚至认为只要坚持练琴就会自然提高水平,大部分考级的孩子都是出于家长的功利心。拿到五级证书时,发现同时附着考官的评语,对基本功,技术,音乐性的简短而精准的评价,让我更认识对一首曲目,不满足于弹会,而是反复琢磨,从会到好,再追求更好,这个过程,不可或缺,让孩子在音乐修养的提高方面受益无穷。
3,目标与效率
目标是行为想要达到的结果,期望的工作成果。凡拥有清晰目标的人,常常能更持久的努力,取得更高的成就。的我们说学琴的初衷是提高音乐素养,掌握弹奏技能。为了实现这个目的,还需要设立阶段目标。
初期阶段,基本目标为完成每周作业,周目标需分解日目标去支持其实现。而每天固定的练习时间,方法都是实现周目标的手段。
启蒙期后,根据孩子的理解力和进步的速度,设定“具体可行的目标” 。有了灯塔,才能保证船朝着正确的方向持续行进。我觉得孩子入了门,就可以将每一级别的要求,作为下一阶段的目标。
目标是行动力的源泉,是动机到行为的驱动力。 “跳起来够的到“的目标设置,可以一定程度上孩子的潜力,寻找更有效的练习方法,更科学的规划时间,在一定的压力下,更好更快的完成任务,从中得到认可和成就感。
女儿考完五级,我们和老师根据她自身的条件,制定了下次考级,和每年参加一次正规比赛的计划。有了明确的目标,每天练琴这件事变得更容易执行。完成作业的效率更高了。科学的看待和利用考级,把它变成有力的手段,把提高琴技扎扎实实的向前推进。
4,功利角度,证书的作用
最近几年,随着教育改革的步伐加快,特长生在小升初的比例,越来越小。通过乐器升学的路被堵死。学琴练琴,便被其他一些“有用”的学习所取代。我认为,功利不是不好,要看着眼点是短期的功和利,还是长远的功和利。中学虽然没有特长生了,但很多大学会招收一定比例的特长生,可以说,现在没有作用,不等于将来没有作用。只要在某一领域有一定的造诣,持久的兴趣,在人生中,一定会帮助拥有它的人绽放光彩,实现独特的价值。但是很多技能的获得,是有黄金时期的。抓住黄金时期,可以减少很多遗憾。
综上所述,我个人对考级的看法是正向的。总结几点:
一,考级不宜过早,要根据个体情况而定
二, 科学看待考级,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三,“达到水平”和“拿到证书”,同样重要
最后,祝每位学子,学习有方,学业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