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欲国学与传统文化读书

散谈

2019-05-12  本文已影响4人  风声很紧

      路过小区门口看见一家国学馆,里面传出郎朗童声“人之初,性本善……”透过玻璃窗看得见穿汉服的小小孩儿,切!穿身袍子念点三字经千字文就国学了?或许也是我恰好只听到这个,敢开精武门应该还是拿了两把刷子吧,只是反感那身袍子得很!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涵盖之广:从文学艺术角度来说的琴棋书画诗词赋剧,从思想体系角度来说的诸子百家儒道释家,从实用性角度来说就多了去了,天文地理衣食住行医药建筑……个人认为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都可以统称为国学。

      反感穿汉服不是反感汉服,是讨厌形式的东西,把一个个有灵气的小孩捆得老气横秋,那身汉服对理解所诵读的东西没啥帮助吧。不仅没帮助应该还是矛盾的,所有国学文化终极追求都是大道至简,返璞归真的境界,要的就是摈弃形式留下本质。琴棋书画讲究行云流水,自然空灵;文学戏剧打动人心是接地气;生活方式推崇极简主义,连建筑装修都在追求极简风;感个冒也不再轻易给你抗生素,得动用你本真的免疫系统去修复。

      最值得掰扯的当属思想体系中的返璞归真。人自小就是最本真的状态,历尽千帆又想要回归本真,那何必学习何必经历?这个结论显然站不住脚,人的认知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俯瞰,两个原点是重合的,正面看,其实高度不一样。听过一个小故事“一个渔民在海边晒太阳,一位绅士走过来:“天气这么好为什么不去捕鱼呢?”渔夫说:“先生,捕鱼干什么呢?”“捕鱼你就能挣很多钱啊?”“挣钱又为了做什么呢?”“挣钱你就可以买一艘更大的船。”“先生,买大船又做什么呢?”“这样你就可以打更多的鱼,挣更多的。”“那又能怎么样呢?”“这样你就可以像我这样,在海边晒太阳。”渔夫说:“先生,我现在正在这样做呢。””两种嗮太阳没有高差吗?很明显绅士多了选择的权利,可以甲或乙地嗮,除了嗮还可以有其他休闲方式。人的一生不断捡起很多负重前行,慢慢看淡会放下形式和外在,只剩下最本质所需,完成从婴儿懵懂无知的本真到有知的本真。两点之间没有直线,学习可以减少螺旋的曲径。

      对形式抛开得最为彻底的当属济公,“活佛”肯定不是浪得虚名,“活”是指他抛开了吃斋诵经的形式,“佛”是认可他的修为,他最有仙气的地方就是没有仙气,娱乐化了的济公断不是真正的他。只是有点闹不明白自古以来好些有修为有精神境界的怎么都以疯疯癫癫或不得好死的形式存在,例如李白例如屈原。李白借酒装疯让贵妃研墨高力士提靴,大呼小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我才不信你不喝酒就写不出好诗。屈原也是,受排挤不被重用而流放就自沉汨罗江,‘世人皆醉你独醒’又有啥子用呐,我宁可今天不吃粽子也要你好好活着写出《离骚》续集。他们都在出世与入世中矛盾挣扎,不接地气曲高和寡了,不被认同的精神世界只有以耍酒疯甚至死去抗争,好好说话好好活着多给后人留下点精神财富不好吗。

        出世与入世拿捏得好的属我老祖宗曾国藩,谁敢否认他的修为他的境界,如鱼得水般活着,他的理念才有广为传播的平台。大隐隐于市,桃花源在他心中。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