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图摄影谈写作|我爱读书名家谈写作

北岛:写诗是耐心的等待

2019-09-20  本文已影响0人  安之以诚

文/安之以诚

第一次读北岛的诗,是在朋友圈中无意看到的,点赞评论的人很多,只有短短七行的小诗,却击重了很多人的心脏——

那时我们有梦,
关于文学,
关于爱情,
关于穿越世界的旅行。
如今我们深夜饮酒,
杯子碰到一起,
都是梦破碎的声音。
——北岛《波兰来客》

北岛是我国当代朦胧诗代表人物之一,曾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他的作品,表达了在那个特殊年代成长的一代人信仰失落后的批判与否定、怀疑与茫然。曾有人这样对他的作品下定义:

北岛的诗歌冷峻、思辨,有很强的批判性和思想能量,总是在悖论与断裂中探寻乃至拷问着人类、时代乃至自我的真理与价值。

北岛从小数学就是弱项,独独只爱文学诗词。高中读完就做了建筑工人,一干就是十一年。但这不影响他对文学的热爱,“众人睡通铺,唯我独醒。微光下,读书做笔记,静夜,照亮尊严的时刻”。

21岁的时候,北岛和朋友在颐和园划船,他第一次接触到诗歌,并受到强烈的震撼,从此开始尝试写诗。

01 写作的人是孤独的

北岛说,写作是生命的潜流,它要么浮出地表,要么枯竭。写作需要一种静的心情、静的环境,不断去深挖。内心的潜流,只有在屏息静气的时候,才可以被感知。

在凝心写作的时候,对于内心的召唤,即使不断的叫喊,往往并没有回声。北岛曾感慨说,“写作的人是孤独的”。这种孤独,不是孤单的独,而是内心深处,寻求对话而没有回声的孤独。

写作与孤独,形影不离,影子或许成为主人。如果有意义的话,写作就是迷失的君王。在桌上,文字越过边缘,甚至延展到大地。如果说,远行与回归,而回归的路更长。

这就是一个诗人北岛的孤独。

02 路只能往前走

在动荡贫瘠的时代,写作动笔,成了他唯一的爱好和陪伴,也是他人生出发的起点。他曾这样描述他十一年的工地生活:

六年混凝土工,五年铁匠,劳动是永恒的主题——与大地共呼吸。筑起地基,寻找文字的重心;大锤击打,进入诗歌的节奏。

在激情燃烧的高压时代,只有深处在那个时代的人,才能理解那是何等的煎熬和磨练,那是一种“在旱地的裂缝深埋种子”的饥渴,一种坚定,更是一种无奈。但北岛坚信:

其实路没有选择,心是罗盘,到处是重重迷雾,只能往前走。

他认为,写作就像走路,可以走一段歇一阵,甚至改换另一条路,但不能停下来,只能往前走。


03 写诗是耐心的等待

北岛说,写诗之所以成为他毕生的事业,主要还是来自诗歌的诱惑和挑战。诗歌,可以直抵人的内心,产生强大的精神冲击力,给人以深深共鸣,这往往是其他文体做不到的。他认为,诗歌的深处,就是生命的深处。

但是,北岛并不是每天在写作,而是在一些特殊的阶段。这与许多小说家有不同。他认为,写诗首先要有冲动,然后是耐心等待。在这个等待过程中,写下一些支离破碎的句子,多半似乎是无效的,但没关系, 你得耐心等待着某种特殊的状态。

当这种状态降临时,那些破碎的句子好像突然有了生命,彼此呼应,互相勾连,并有共同的指向。他认为,这样还不够,还要把诗再搁置一段时间,然后反复推敲和修改。这个过程,也许是相当漫长的过程。当然,这只是北岛一个人的风格,并非每一个写诗的人都需要这样漫长等待。简村里不乏有天天日更的好诗美诗,只有默默的羡慕了。

在写作过程中,北岛并没有想得那么远,无论是在工地生活的小愤青,还是在移居国外的老诗人,他只是静静的面对自己,面对来自语言本身的挑战。他常常说,面对文字本身的挑战,其实是痛苦并愉悦着的,而且痛苦越大、愉悦也越大。

诗歌是最美的文字,是内心情感的最好表达。北岛以一种清醒的理性思辩,用青春作赌注,对人性的扭曲和异化作出了自己内心情感的审判,写就了一个诗歌的人生。

最后附北岛的一首诗作为结语——

沿着鸽子的哨音
我寻找着你
高高的森林挡住了天空
小路上
一颗迷途的蒲公英
把我引向蓝灰色的湖泊
在微微摇晃的倒影中
我找到了你
那深不可测的眼睛
——北岛《迷途》

注: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北岛:写诗是耐心的等待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