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 书评 • 小说 • 诗 散文悅己

谁也逃不过,六便士和月亮的抉择

2018-10-19  本文已影响221人  佳人佳音

毛姆的《六便士和月亮》,薄薄的一本小说,看完之后却有撕裂的痛苦感。人性中丑恶与纯粹的碰撞,精神与物质的割裂,情欲与神性的召唤,天才与疯子的切换,在一个人身上完全融合集中突兀的展示出来。令人厌恶痛恨,却又钦佩赞叹。

查尔斯·斯特里克兰原本是一个朝九晚五的中产,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妻子娴雅,一子一女相伴。在四十岁的那年,毫无征兆的抛弃妻子,一个人远走他乡。有人说他是带着小情人跑了,各种八卦涌起,却未曾料到,这个木讷的看起来本本分分的男人,这么疯狂的举动,不是为情,而是为了听从内心的召唤。他蜗居在一间极简陋的出租阁楼里,饥不果腹,潦草生活,却以极大地热情开始学习绘画,从零开始。

没人懂他,他之前未曾有过任何绘画的天赋,他放弃了乃至否定了安稳优渥的上半生,去追逐一个虚无缥缈的梦。

除了斯特洛夫,那个善良的却看起来丑丑的滑稽可笑的斯特洛夫,他看到了斯特里克兰的画作中生命的激情,并断言斯特里克兰是绘画天才。斯特里克兰一次一次的恶语嘲讽伤害斯特洛夫,斯特洛夫却一次又一次的借钱给他。斯特里克兰从未把斯特洛夫当做朋友,斯特洛夫却一直真心实意的帮助他。最后,斯特洛夫最珍爱的妻子,为斯特里克兰“献祭”,付出了身体以及生命。斯特里克兰没有丝毫的惋惜与疼惜,更看不到半点情义,而只有情欲。

斯特洛夫面对打击,伤痛之余,千金散尽,仍是送斯特里克兰离开是非之地。在塔提亚岛上,斯特里克兰与土著姑娘结婚,并在临终前留下一副只有上帝才能看到的巨制,他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他死后,人们才意识到这位天才画家的价值,他以与宇宙相通的语言,把全部的生命力与激情注入笔端,没有章法,甚至技法朴拙,却正是这样纯粹的内心的冲动激情与真实,给人以极大的震撼。

我是第一次这么束手无策的去点评一个人,就如开篇所讲,在这个复杂的个体身上,我痛恨他对家庭的辜负,对女人的轻贱,对朋友的伤害,以及他那非常不讨喜的性格——极端的自私与暴戾;却钦佩他对绘画的执着,执着于梦想的勇气,听从内心的召唤,对抗世俗的安排,对精神至上的追求。

六便士,并不肮脏,月亮,确是高洁。

我能理解斯特里克兰对于绘画的近乎疯狂的偏执,并以为,他在那种状态之中,不自觉的忽略了周围的环境、人物甚至自己的肉身,在绘画中,他找到了与灵魂对话的途径,也是极端快乐的源泉。

美国心理学大师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创建了最优体验心理学,他在《心流》这本书中首次提出“心流”的概念:“心流”是指我们在做某些事情时,那种全神贯注、投入忘我的状态——这种状态下,你甚至感觉不到时间的存在,在这件事情完成之后我们会有一种充满能量并且非常满足的感受。

“心流”这一概念,用于解释斯特里克兰的行为似乎十分恰当。而这一概念,也为我们寻找幸福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正如《心流》这本书扉页上写的:心流不是鸡汤,而是让你保持专注高效、幸福感翻倍的科学。

我们终其一生所要追求的,无非是内心的安定。无论具体目标有多少差异,具体行动有多怪异,我们都在追求一种最优体验。我们的痛苦,往往就在于,不安于当下,选择了白月光,却又惦着那颗朱砂痣。想的太多,做的又太少。在别人质疑的目光中摇摆不已,一面是内心的召唤,一面是世俗的拖累。

最近有句话,身边的人颇为追捧:你之所以焦虑,是因为活在未来。这句话,细细品来,都叹,就是这么回事。若活在当下,何来烦恼。专注于自己在做的事情,力争做好,高效而幸福。之所以焦虑,是因为梦想与现实的距离,或者物质与精神的割裂。脚踏实地朝九晚五,有稳妥的细碎的幸福。放手一搏,披靳斩棘冲向梦想,有畅快淋漓的愉悦。这山望着那山,不知何所求,不知何所为,才是糊涂的可怜。

无论是六便士还是月亮,忠于真实的自己,忠于自己的选择,忘我投入,从而体验“心流”,寻得内心的安宁。

无独有偶,灵修大师克里希那穆提,反复阐释专注与接受。专注于正在发生的,接受正在发生的,便是对心灵最好的滋养。

世间万象,光怪陆离,选择越多,越容易迷失。不怪这世事复杂,皆因内心纷杂。

定,胜乾坤。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