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学习之道》的感悟
八月份就这样悄无声息地如约而至,回首七月份最大的收获就是在偶然的机会下开始跟爱读书的高博士进行读书计划学习。在近 一个月的读书学习中,收获颇丰,但更有跟不上趟儿的感受。
跟爱读书的高博士,进行17天的读书学习。我正式开始学习是从7月5号开始,晚了两三天,然后补课,努力跟上大家的进度,7月17号课程结束。之后按照,高博士的推荐,进行读书实践,在这期间每一天都有读书计划。翻开七月每一天的工作计划,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我把完成的计划,后面都画上勾,而没有完成的计划,后面画上叉,我发现所有的叉的内容都一样,那就是,“日更简书1篇”,也就是说,每天给自己定的凡是写作的日更任务计划,都没有完成。从7月初的日更简书计划,一直拖延到了7月31号,一篇也没有完成。
读《学习之道》的感悟根据学习之道中芭芭拉所说,这是心中拖延的小恶魔,战胜了自己。今天,当我用了一天的时间,采取所学的精读、略读等读书方法终于读完芭芭拉的《学习之道 》后感同身受。其中印象最深的一条就是拖延,对于拖延这个小恶魔,书中,给出了几个解决的方案,其中有一条,就是,制定日程计划。虽然我每天也都制定了计划,但是一遇到写作日更就拖延。而且这个拖延的小恶魔,在7月份的每一天都打败了我。
当我在读书自律群里看到同学们写出来一篇篇内容深刻、逻辑性强、观点明确、条理清晰的读后感和学习感悟,不禁越发着急。今天是8月1号,当我回头,总结自己7月份的生活,工作不足之处,就是这个拖延的毛病。而且我给自己,也合理地自动给出了很多理由来说服自己,比方说,我觉得自己都已经40出头了,岁数大了,所以,跟不上高博士的读书计划,也是情有可原的。而且还要工作家庭兼顾,上有老下有小,哪里有那么多精力去读书。况且有8年时光未曾动过笔墨了,写不出来是正常的...直到今天在读书精进群里读到成周同学总结的克服重重困难,治疗拖延写作的方法之一就是,立刻写。我赶紧进行尝试,将昨天刚从网上购买的《学习之道》这本书利用工作间隙读完,并对自己承诺无论质量好坏字数多少今日都写成一篇。当我这样开始后,发现竟然成了。
这不禁令我想起去年自己参加的兼职培训师培训时,在开发课程设计环节,为了追求完美而在规定期限内完不成相关任务,忽略了完成比完美更重要这一实际。再如,在本书中所提到的拖延是我感触最深的内容,其实这点就是我所理解的专注思维。包括当我写简书时,我就专注于书中所提出的拖延的观点内容。而引申到书法上,又不禁让我想到多年来一直坚持写字,认认真真专注于写字反而不出成绩,当放开胸怀洒脱地书写时反倒得到了老师的认可同学的赞誉。就像王羲之当年在最惬意的时候写出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相传当其在之后的日子里再书写相同的内容时却再也写不出超越当日的书法。其实我联想到的这些就是我理解的发散思维。要想取得成绩,就要在专注与发散思维之间不停地转换。
写作如此,书法如此,我想,事物都是相通的,一切技能大抵如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