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成长阶段,从容应对问题》

2024-02-04  本文已影响0人  涓涓细流_7589

董伟娟坚持分享2339天。一天进步一点点,读书381(2024.1.31星期三)

    心理发展的八个阶段是属于发展心理学里面的内容。每个阶段都有独特的心理社会成长危机。只有一个危机被解决,才能顺利进入下一阶段;如果上一个危机没有解决,就会阻碍下一阶段的顺利发展,进而影响他的成长。

  婴儿期

    婴儿期(0-1.5岁)主要是让其获得满足感,获得安全感。主要是让他感到安全。建立安全型依恋关系,他需要什么你要能满足他。有助于建立信任感。婴儿无非是吃喝拉撒睡这些。我们要满足他,然后他才会觉得这个世界是安全的。以后长大以后,他对这个世界才不至于很疏离、很陌生,他才容易产生更亲密的关系。

儿童期

    进入儿童期(1.5-3岁)他开始更多的往外去做一些探索,因为他有很多好奇心,这个阶段培养自我效能感至关重要,所以我们要多给予鼓励,少说“NO”。

学龄初期(3-5岁)

    学龄初期,孩子他开始去做更多的事情,多带孩子劳动,让孩子参与家庭劳动,不要小看这个过程,也不要舍不得让他干活,孩子越用越有用,越不用越没用,因为他如果可以做事情做的不错,那他就会喜欢做事,接下来才会衍生出学习更多事务的动力,因为他有底气,他知道“我能行”,如果这一关没过去,那就比较容易产生自卑心理,觉得自己什么事情都做不好,什么都不敢做,一旦这样,他就会什么都不敢尝试,什么都不想做。你就会常常听到他说“我不会”,或者他常常就情绪低落,很难集中注意力,而集中注意力又是学习必备的条件。所以,多用孩子,并且这个过程中我们也是要给予更多的鼓励。

学龄期(6-12岁)

    学龄期就是到小学了,开始培养勤奋,我们也是要让他逐步的建立“他可以”的信心与动力。但是有很多人把孩子的学习动力给弄没了,因为我们太多地在意孩子的学习而对孩子有很多“挑错思维”,不是说挑错思维一定不好,而是说我们太多的挑错思维,太多的焦虑,就会导致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和动力,甚至有很多家长为此而损害了亲子关系。所以,多鼓励多赞美。但是鼓励赞美也要讲究方式方法,要不然,夸着夸着就不起作用了。比如夸他“你很棒”“你很厉害”“妈妈觉得你很棒,下次也要好好洗碗哦!”这都是笼统的赞美,夸太多或者不到点上,或者带走很强的功利性,都会夸着夸着不起作用了。怎么夸呢?夸细节,夸他在乎的地方才会让他觉得他是可以的。比如“妈妈很高兴,琪琪今天帮忙洗碗,还把碗上的油腻都洗掉了,洗得好干净,你是怎么把碗洗得这么干净的?”这样子很真诚,很郑重的夸他想办法做好事情的细节,他以后每当做啥事时都会觉得自己能够想出法子,他是可以的。所以,培养孩子做事情的动力,可以从四个方面开始,情绪、关系、希望感、成就感。如果他做事情有成就感他就更愿意去做,如果他做完事情之后,这个人否定他,那个人否定他,慢慢滴他就不想做了,做事情的过程得让他感觉好,如果人家做个事情你就说人家这不行,那不行,慢慢人家就不想做了,孩子是这样,大人也是这样。所以,有时候并不是他自己不行,而是生活中他做很多事情的时候,他得到的是负面反馈,可能身边人不断反馈他不行的信息,让他觉得他不行。所以,无论他做的再不好你也要忍住不去过多否定他。而是真正地去理解他、欣赏他、接纳他、陪伴他,能看到他很多不错的地方,这样孩子的自我价值感其实能更多地出来,那么一定会缩短改变的时间。

    为了学习而损害了亲子关系,到青春期的时候就一发不可收拾,我们有好多家长是这样的。因为孩子小的时候太过于在意学习而忽略了孩子动力的培养,忽略了孩子跟你的关系的维护和维持,到青春期的时候,你就管不住了。你作为家长的功能就没了,所以如果你孩子还小的话,这个要格外的注意。要重视,但是不要太重视,要更重视孩子,重视孩子的感受,重视去欣赏、理解孩子。当然,还坚守的规则还是要坚守的。

青春期(12-18岁)

    处于青春期,他就进入了“自我认同”V.S“角色混乱”这一阶段。因为这一阶段是自我意识的第二次高度萌发期,他开始更多的思考“我是谁?”“我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他整个人都是容易处于一种纠结的状态,所以情绪也容易多变。那么在这个阶段呢就需要我们能更平等对待他。当然我们也没有必要把自己弄得跟三孙子一样低三下四的,大气都不敢出。如果你真是这样,那很有可能说明,以前你对他太不民主了,有太多的控制,现在他开始反过来对你了。所以,我们这个时候可能就小心翼翼的,连大话都不敢说,我们也不要太埋怨。很多事情他都是有因果关系的,不是说我们以前做的很不好,而是那个时候我们也很无奈啊,我们没有学过心理学,我们可能也不懂,我们在以我们的本能去爱孩子,用我们父母对我们的爱的方式去爱孩子。但是好在我们能及时的调整。

    孩子会时不时的提起来那小的时候的一些事情,你可能觉得都过去那么久了,我都给你道歉了,你还怎么这么着呀?但是孩子会觉得“你道个歉就完了?我就原谅你了?”孩子毕竟是孩子,我们也不要被他这些话伤着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当然会原谅的,因为每个孩子都会为父母留有后门,我们做好当下就好了。

  虽然他们有时候对父母表现出很排斥,不想讲更多,但是很多时候他们仍然需要父母的理解,甚至比以往更需要。他会重视名誉、受欢迎的程度、自我形象,所以你的孩子可能这个时候特别重视化妆呀、整头发呀,重视 他的鞋子呀,脸上的痘痘呀等等,说明你的孩子长大了,你对他说“那有啥呀,你整天光重视这些,有那精力还不如多背背书呢,成绩就上去了。”说这些的都是当父母太久了,忘了自己当年做孩子是怎么过来的,你当初也是非常在意自己容貌的。还有,他要弄清楚“他是什么样的一个人?到底受不受欢迎?他是什么样的性格特点?以后能干啥?拥有哪些能力?”等等,因为到了青春期,他突然变得很迷茫,不清楚自己了,甚至连“我是谁?我为什么要活着?”都不清楚,所以,这时候他就像一个哲学家,会有很多的东西去思考,他觉得你也答不出来,他会很嫌弃你觉得你好笨,什么都不行。他们还会非常在乎自己拥有哪些能力,成就表现以及家庭、社会、地位、经济等外在一些条件。有时候他们会表现出对自己不在乎与自暴自弃,其实是为了掩饰对个人名誉的在乎。如果你的孩子表现的不在乎,自暴自弃,你千万不要当真,没有一个孩子是不在乎的。每一个孩子都想更好,都想成为父母的骄傲,人人如此,没有人不在意。有人会说:“他怎么躺平了呀?我说什么他都不在意呀?”,那是他对自己的保护。如果他事先觉察到危险,他会先表现出来自己不在乎,如此他觉得自己尊严上才会过得去。所以,当他表现出不在乎的时候你不要以为他真的不在乎。我们要坚信每个孩子都想更好,每个人都在他的当下尽了全力。不在乎只是在乎他的尊严,在乎他的名誉。因为一旦他表现出在乎,父母就会不定在什么时候去说他,你有没有发现,亲人之间说话很狠,一下子就戳到痛点上,哪弱攻哪,哪扎心戳哪。所以,青春期孩子就把自己给包装起来,隐藏起来,不让你看到更多东西,因为让你看到更多他就会很危险。

    他们从过去的生命经验中,不知道可以做些什么,所以才会表现出不在乎。我们要协助他们了解现在可以做的事,建立成功经验,相信一定可以帮助他们发展得更顺利。所以,我们陪伴青春期的孩子时不是啥都不干,而是更拼命地奔跑,努力地学习成长自己,提升自己。不要管周围人如何说你,反正谁学习谁成长。努力学习,不惧流言。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