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7日

2017-07-18  本文已影响0人  Yiyun00

关于博客,friday report已经停更很久了。之前看到纪语的博客,下笔写文章的心情又开始蠢蠢欲动起来。其文章观点鲜明,例子丰厚,读起来非常的顺畅,同时也让人有所思。看得竟有些羡慕起来,希望自己的文笔也是这样好。

在我心中一直都希望写学术类博客。分享自己所读所思,一来这些观点更容有意义,比自我的情绪有意义多了,二来也能让我自己加回顾自己所看的观点。

总结来说今天的书读的非常的杂。

第一类是关于学习类的书。我对学习方法非常感兴趣,可能觉得自己天资愚钝,且学习方法非常低效。因天资无法补给,希望通过后天学习的方法来弥补。之前在知乎看到叶修关于逻辑思维有非常有意思的简介。他认为‘聪明人’的思考模式区别与常人在于:1. 着眼整体,结构性思维,不会被细节所扰(我个人经常会钻到细节里而忘大局,有时候一节课听下来,常常只纠结于几个细节问题而已)-我现在努力尝试修改的方法是,看书的时候记录大纲(但面临的另个问题是笔记和思考的不均衡。所以现在努力克制自己记笔记);2. 逻辑链条长度(其中就和他说的一样普通人存在working memory不足的可能性,我经常感觉自己同时激活保持几个信息的能力不佳); 3. 较小的情绪干扰。(这个我也明显有短板,现在在努力改之)。其实对human cognition的兴趣也源自于想了解人是如何学习的。因此下了许多关于提高逻辑思维能力的书。

1.Asking the right questions 

为其一。今天看的是conclusion 和reasoning这两章。

Conclusion 

是指说话者基于之前的事实或者推理得到的结果。无事实得出的结论只是一种意见而已,并不能做是结论。结论还包含两种一种是是描述性(descriptive),一种是规定性(prescriptive)。 前者主要是对自然世界的一种描画,比如科学事实之类。后者多涉及社会科学,伦理道德,常常会伴随“应该”这样的关键字。。如何定位结论呢? 1可以反问此段想说明的问题是什么,问题一般会暗示结论;2. 关键词如因此;关键位置如段落开头结尾。

Reasoning

是得到结论前的推论。包含了思维逻辑,数据, 证据等。推论的过程及其合理性是决定该结论是否可信的重要标准之一。对待推论的态度可以区分强弱思辨力。真正的思辨力并不应该为结论左右,而应该根据理论过程来判断。那些只为了捍卫自己观点,对反对观点充耳不闻甚至趋之若鹜的思辨力会阻碍个人的成长(努力克服的)。

2.Thomas Calculus

Chapter 8 Integration 

1) intergraiton by parts : 

a. reversed order of product role: inte(udv) = uv - inte(vdu)

b. integral of the natural logorithm: 善于用1  inte(Linx*dx) -> lnte(Linx * 1* dx)

c. inte(f(x)*g(x)dx) 这种可以用Tabular Integration 如果f可以一直derive到0阶,而g可以一直被derive下去。

2)rational functions by partial fraction.

constraints of inte(f(x)/g(x) dx): 1. D(f) < D(g); 2. common factor of g is known.

a. (x-r) ^m: A1/ x-r; A2/(x-r)^2... Am/(x-r)^m

b. B1X+C1/(X^2+px+q); B2X+C2/(X^2+px+q)^2

Heaviside Method

这个是一些简单的积分技巧。第二个对于polynomial这种形式特别的有用。当然得符合前面的限制条件。

3. Paper about mutiword

今天还读了一篇paper讲述multiwords, 大概是阐述了其研究必要性,并且阐述了下在对于传统语言words+ rules模式,psycholinguistics(acquisitio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和computation linguistics上面的一些意义。

multiwords 在文中主要大概是指谚语,几个词搁在一起但又有固定的脱离字本身的含义的一个语言体。比如out of closet这类。根据文章意思,这些词不是传统所说的边缘预料,因为它为传统生成的词汇加句法的框架所不容,反倒是构成语法体系里基本的基石之一。在一语习得研究里发现,小孩子会将这些词作为规律,出现按此规律的新编法。小孩还会大量用这些词,因为这些词会减轻记忆负担。然而而语习得者却很难习得并运用这些词汇。同时这些词由于其意思独特游离规则之外也成为了自然语言处理的一大难题(不知道对于现在的statistical learning或者machine learning的approach,这个问题是否还存在,毕竟文章引用的是2002年的一个说法)。 

我可能会本能反应的去想这些词的来源是什么,是如何被保存下来的。那如果二语者很难习得,是否意味着如英语这样被大众所习的语种中这类词汇的比率会减小?而哪些词汇又会得以保存呢? 容易记住的还是出现频率高的呢?

当然对二语习得者和母语者是如何处理这些mutiwords也感到非常的好奇,二语习得者应该是拿其当做是类似一个小短句吧,母语者是一种词汇吗?如果是自己根据这些patterns 编的quasi-mutiwords,母语者会有明显区分吗?手语里是否有这类的多词汇呢?

当然对于文章本身大概是因为review的缘故觉得很多都是点到即止,略有灌水之嫌。

4.木心

还看了几页木心的《记性判断》觉得前面还是挺有意思的(虽然不自问自己真的明白作者所指,但就觉得读来非常有意思),后面大量引典的批判和戏谑就很难欣赏了。常常会疑惑木心这样‘狡诈’的语言和理性逻辑思维可以兼容吗?

最后

关于我自己的论文整理呢?还有得多看看新的论文,才不至于处于虚幻中吧。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