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师益友
这段时间,我一直在番茄上读史书《忠奸难辨洪承畴》,书中引用了很多君臣们的原话。
那些原话都是咬文嚼字的文言文,很是费解,需要反复读才能理解大概意思。
那天,看到一句“真为韦跗君子之所齿冷也!”想来想去不解其意,搜索百度也无头绪。
大概爱好历史的人都有刨根问底的毛病吧,越是不明白,就越想弄清楚。
因想到,刘美辰老师在近几年学了很多古典文集,她一定能解出来。我何不问一下美辰呢?
把整段话发过去,美辰翻译成现代文发给我,并说不知“韦跗”是人名还是什么词语。
我又去搜索百度,看到了另一段明朝的文字里有“韦跗”二字,依然不明白。
想起田老师博古通今,何不问问田老师呢?
田老师让我把那段原话发过去。
我发过去,不好意思地说,就想知道“韦跗”是什么意思。
田老师半天没回复。
我有些后悔,觉得这样刁钻的问题过于罕见,恐怕只有已故的陈寅恪大师才能解出来。
然而,即使陈寅恪大师健在,我也没机会见到他啊!我总不能因为两个字跑到江西去找那位大语言学家啊!就算去了,人家老先生也未必肯见我啊!
到了晚上十点,田老师回信息了,他旁征博引,融会贯通,居然解出来了!
韦,指熟牛皮。跗,脚背。结合原文,就是牛皮做的军衣。这里指军人。
到底是文化大家,就是不同凡响。
这就是结交文人的妙处,不懂的问题可以随时请教,解惑后的感觉满心愉悦。
我把田老师的解读发给美辰,让她一起享受学习知识的快乐。
下面是田老师的解答,供大家欣赏。
竹子好:
看了你和美辰的交流,结合“韦跗”一语在其他诗文中的应用,感觉按某一具体的历史人物去理解总有难通之处。于是有了一个大胆的猜测:
也许“韦跗”,乃是一个从《国语》中演化精简出的词语,本指用熟牛皮制成的类似于今之裤子的古代军服,进而又可借指武将。
此假说,根据有四。
①字取本义。“韦”,熟牛皮。“跗”,脚背。古代的军服,形似今天连裆的长至脚背的裤子。
②典源疑似。《国语·晋语六》:“鄢之战,郤至以韎韦(mòwéi赤黄色的牛皮)之跗注,三逐楚平王卒。”你看,此处的“韎韦跗注”不就是赤黄色牛皮制成的护及从腰下到脚上的戎装吗?
③清末民初沈曾植的诗句:“远望极悲风,楚风集韦跗”中的“韦跗”,若按古人之专属名字理解无论如何也难通顺,但若按戎装之意解作“楚之悲风好像全部灌进集结于我那鼓荡着的牛皮军裤”则不但达义,而且画面感十足了。
④你所查到的“韦跗出门,与藩臬争道”,理解为“军爷出门,每每(无视官阶制度)与省级大员藩台或臬台争道通行”,则上下文意都能相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