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讨厌的勇气》原因论与目的论
“任何经历本身并不是成功或者失败的原因。我们并非因为自身经历中的刺激——所谓的心理创伤——而痛苦,事实上我们会从经历中发现符合自己目的的因素。决定我们自身的不是过去的经历,而是我们自己赋予经历的意义。”
读书写作羊十五阿德勒的目的论,简而言之,就是决定我们现在状态的不是“过去发生了什么”,而是“当下你如何看待”。
而与此相对应的是,人们之所以感觉过去的创伤造成了现在的痛苦,就是因为沉溺于“原因论”,而看不到自己有选择。
两周之前,我的左腿膝盖突然不能动了,那种感觉就像是膝盖里面不知道什么东西扭作一团,腿无法伸直,也不能支撑身体正常行走。于是我拄着拐杖去了医院,在医院租了轮椅,全程由家人陪着就诊和做检查。
因为之前从未出现过这样的情况,我百思不得其解,脑海里都在猜测各种原因:到底是什么造成的?一度非常苦闷,甚至在想是不是什么基因病在这个时候爆发了,总之整个人郁闷了。
拿到核磁共振的结果去找医生复诊,医生也说不清为什么,因为影响结果其实没什么大不了的,唯一可以看到的是有少许积液,但这个不拍片子也想像得出,因为膝盖已经肿了。
然后开了药,内服加外用,医生说一个星期后再复查。
这一个星期,我按时服药,膝盖的状况在好转,但是心理的痛苦丝毫没有减轻,我依旧在不断地回顾过去的生活方式和走路、运动方式,试图找到到底是什么造成了突如其来的肿痛。
一个星期后,我挂了一个骨科专家号。这个时候我已经恢复自由行走,也感觉不到身体的疼痛了,但心理依旧很沉重。
见到专家,他看了片子,用手触诊了我的膝盖,并且问了我几个问题,然后说:没有任何问题。就是急性扭伤,原因是这块软骨的蜕变(他指了指片子上一个地方)。这个问题会一直在了,但你不必在意,不会影响你的正常生活,更不必多想,一切正常的人如果刻意去做检查,也会查出不少问题,只要注意爬山、爬楼和长时间走路避免一下。没有问题。
听完专家的话,我突然如释重负:为了膝盖接下来能不出问题,我只要这样做就可以了。已经发生的,不可逆,无能为力,也无需多想。
今天看完书上的这部分内容,我马上想到:这不就是原因论和目的论的典型状态吗?
当我沉溺于找到导致膝盖无法行动的原因,并且开始怀疑自己的基因是否健康,我陷入了恐慌,害怕自己就此失去对身体的掌控。身体的病好了,心理的病更重了。
当专家和我说以后可以怎样做来避免这样现象出现,这就说明我对自己是有掌控的,虽然不能百分百避免再次复发,但是我可以主导自己的行为选择减少再次复发的可能性。身体的病不会“痊愈”,因为生理蜕变已经发生,但心理的病轻松了很多。
由此,我感受到了“专家”的一个很不同的地方:医术高明善于找到问题所在当时是重要的,但是对病人的引导和心理疏导,更是良医的高超本领。
同时,作为普通人,当视线从关注“什么导致了膝盖突然无法活动”到“如何保持膝盖健康”,也就是关注点从“原因论”到关注“目的论”的转变,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心理医生”。
完全不看导致的原因当然是不理性的,我们要做的是跳脱“原因决定论”,看到影响,看到损害,但是更要看到”目的论“可以引导我们的关注点,当我们明确自己的目的,也就是在主动摆脱原因的限制,进而采取积极行动,来达成想要的目标。这样,就焕发了改变的动力和勇气。
至少可以在以下几个生活场景中去反复强化这种认知方式:
1、当和人发生冲突。无论家人还是外人,因为任何原因的冲突,都要不去找原因来归咎是谁的错,而是要看到想要达成什么目的,是和谐融洽的关系,还是解决什么问题,然后奔着目的去沟通。
2、和自己相处。无论对自己的现状多不满意,不要去归咎于主观客观原因,也不要去甩锅原生家庭、高考的失利、老公或者老婆不给力,就问问自己,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工作状态,然后可以怎么做。写下来,结合GG412法,焕发自己行动的动力。
3、当面对很多负面信息。无论这些信息来自互联网还是周围环境,告诉自己:这些都是已经发生的,被自己听到或者看到了,并且情绪或者心理上受到了某些负面影响,但是要让这种影响持续发生吗?一定不想,一定想减少对自己的干扰。
那么可以怎么做呢?可以选择关闭新闻软件推送,或者主动去手动搜索自己关注的领域、内容或者信息,或者多读些心理学方面的经典著作,提升自己对于新闻事件的解读能力和角度。
当明确了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就有了选择,就有了自由,有了改变的勇气和开始,也就有了”反脆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