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药神》观后感
终于可以坐在影院里,观看心仪已久的电影——《我不是药神》。影片以喧闹开场,以悲情作结局,我困在局里也跟着剧中人悲喜,看到动情处不禁泪流涟涟。它所刻画的剧中人对生的希望,特别打动我这个中年人的心态——不敢死、不能死、不舍死。不敢死,那是因为上有老下有小,有年迈的双亲需要侍奉、有尚需哺育的子女需要依靠;不能死,那是因为我深深明白,在我的小世界里,我是家人的世界,是他们的依赖;不舍死,那是因为我对生还有热爱、还有依恋。唉,趁情感还没完全淹没我的理智的时候,让我试着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一下,我们一直高声歌唱的医者仁心,在面对对生那么渴望的绝症患者面前,拥有仁心之医者为什么会用麻木的心、冷漠的眼去面对。算了,这个命题太宏大了,我怕是没那个能耐面面俱到的分析,还是让我去分析一下为什么救命药那么高昂。
每一种新药的问世,都需要数以亿记(据说最低都是二十亿元)的资金作为支撑,还需要庞大的研究团队花上数年甚至是十多年的时间才得以研制出来,还需要相关部门的审批才得以投放市场,而且只有短短的7年的专利保护期,那么大的资金投入如果不在短期内收回,研制者又要怎么才能投入新的研究呢?所以我们不要过多的责怪制药者,其实正因为他们的存在,人类的寿命才得以延长。我们都是商业的受益者,如果没有商业的存在,可能我们的一生都需要为生存而奔跑在广袤的土地上。因为商业造就了精细的分工,我们只需要勤勤恳恳的做好自己手头那份工作,便可获得生存所必须的物资,有更多的空余时间去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我想要说慈善,可能商业才是最大的慈善,所有的人类都能享受它带的好处。
可能会有人说,那么能不能取消专利保护期让更多的人来享受新药带来的福利,因为药物毕竟是救命的物质。可是让我们看看没有专利保护的市场会是什么样的。多年前,中国的各类著作权保护是最差的,特别音乐市场,连我自己都从不买正版,因为正版贵啊,盗版虽然会有些瑕疵,但并不影响我对流行音乐的欣赏。一度我觉得中国音乐市场人才匮乏,好听的歌太少,直到有一回看了一期娱乐节目,一个音乐写手讲起逃离音乐界的原因是因为盗版太多,以至于他们都没有收入,难以生存下去,那时我才惊觉,原来我们在享受别人的付出时是那么的理所当然,而当需要自己付出时却是那么的吝啬。你看一个个体想以写作为生都是那么的艰难,何况一个庞大的研究机构,需要数年甚至十多年并且还需要付出巨大资金的项目,如果最终没有盈利,他们以何为生?只想单纯的靠那些富起来的人捐献,那么人类的发展会是多么的漫长啊!
所以我并不像有些呼吁抵制高价药的人那么义愤填膺,不是因为我富有,不是因为我情怀高尚,而是因为我深深的懂得每一个对人类有益的新生事物的诞生,它的背后都有许多深为人知的艰辛付出,它的出现都是经过千锤百炼的。
《我不是药神》这个故事带有典型的中国人文情怀、侠义精神。故事的内容,有兴趣的话,大家自己到影院去看。在这个剧中人物的情感常常打动了我,但让我感触最深的却是两句台词。
一句是黄毛出车祸,徐峥冲到医院对警察说“他才二十岁,他想活着,他有什么罪?”我当时是泪如泉涌,心想是啊,他只是想活着,他并没有伤害他人的生命,他甚至还为别人生命的延长作为代价,换取自己的生存,这有什么错呢?但是一个国家的生存,常常只能顾及到大的方面,那里能考虑到小人物的悲哀呢,这就是情与法的矛盾,这又何尝不是反映出每个小人物活着的艰辛呢?
另一句是吴院长对徐峥说的,“这个世上只有一种病,那就是穷病。你治得了吗?”对,面对可以用金钱换取生命的延长这个境况时,作为平民阶层的我们确实觉得太穷了。于是有一些人拿这句台词来鞭策自己,或者讽刺社会的不公,或者讥笑贫者的无能。而我却觉得金钱这玩意儿,不是你想努力便可以得到的。每个人的智力、才干、机遇都不一样,所以怎能奢求大家只要一样的付出便可获取呢!当面对这样的生死时,努力争取以后,何妨用一种淡然的态度去面对呢!中国的佛、儒、道,不就是教我们如何在这个艰难的人世间,以一种积极入世、欣然接受、淡然面对的心态去生活吗?我们何不如用一种“得之我幸,失之我命,如斯而已”的心态去活着呢!
生命的长度,不是我们所能掌控的,但我们总可以按自己的意愿去拓展生命的宽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