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日更达人联盟年味儿

儿时的年味l温暖的“岁火”

2019-01-15  本文已影响6人  幸运杏

儿时最喜欢过年,除了穿新衣、好吃食、图热闹之外,还因为一个温暖的习俗——“点岁火”。

家乡的“点岁火”(就是“点岁灯”)有讲究。除夕当晚,家里各个房间打开的电灯整晚都不能关,一直亮到大年初一天明,灯火通明,守岁之意。 那时的电灯,都是长圆的15瓦灯泡,里面是细细的钨丝,发出晕黄的光。平素里要节电,除了看书作业,多开了一小会儿灯,那都要遭大人呵斥。“点岁火”对我们那是多奢侈了呀!儿时的我,怕黑,“岁火”实在太温暖。那一天,带着节日的欢快上床,还可以放心大胆、不管不顾、理直气壮地睡去,实在舒服。因为这,小小年纪的我也总是清楚地记得这个习俗,每年过年从不忘。

电灯泡

“点岁火”的讲究,不仅止于电灯,还要给厨房灶台点上能燃一晚上的煤油灯,点香烧烛,这是为灶君公公点的灯。然后,再在每间房前也都插上小蜡烛,焚上香。于是那晚上,无论走在村头还是去到屋角,到处亮堂堂,不是平时漆黑一团的景象。难得遇此光景的乡村的孩子们,幸福地放肆在晚间游戏,笑声传得很远很远……

“点岁火”的讲究,还要提到一个器具,那时的取暖神器——火笼。点岁火,连火笼也是要备好装足竹炭,燃至第二天的。小时候没有电取暖器,更没有电热毯电褥子,烧热的火笼伴着我们在春节寒冷的冬夜里,对一桌子吃食,一家人温暖热聊。说说一年来全家人的努力,话话父兄姐弟的收获。夜深了,聊够了,垫上一块干净的布巾,把火笼放到床上温暖被窝,为节日添了许多幸福感。

火笼

火笼四周由竹篾编织而成,中间暖手和暖被的地方用铁丝分割绕成大小合适的空隙,既淋漓尽致地传导热力,又不致掉落物品造成损失。小时候,对它的印记格外深刻。火笼的温暖,让你拎着了,就再不想放下,一会儿也离不了。

神奇的“点岁火”习俗,电灯、油灯、香烛和火笼,温暖了童年,浓郁了儿时的年味。它们,渐次走远,愈行愈模糊。而走向婚恋,走向城镇,走向现代家庭的我,却执着地,在每个除夕之夜,依旧打开灯,燃起烛,用一屋子的光亮,迎接新年的来临,依旧用最久远的方式“点——岁——火”。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