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暖餐厅
对于吃,孔子说“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而且有太多的“不食”,想想他咋这样讲究,后来一查资料,原来他的观念离开了祭祀就不好理解,那是要虔诚的,并不是生活。近几年,脾胃虚弱,积食难消,脑满肠肥,脂厚肚挺,我是不太关心菜谱的。只要适宜,哥吃的是心情。
今年和几个年轻的女孩在一个办公室,每到中午,相互代饭,于是,杏鲍菇炒肉,回锅肉,牛肉煮萝卜,五花肉顿砣砣,便时常萦绕在耳边,我直好奇她们咋这么清楚,每回都精准无比。想想自己,真罔吃了二十多年,还不如才进食堂的小妹们,从没上过心,也列不出菜名,原来上的厅堂下的橱房是要天赋的,也的确是一个最伟大的赞誉。凡事都要上心,凡事都要认真,凡事都要精致,过清楚的生活。
十一点半一到,同事就互相调侃,吃杏鲍菇去,吃牛肉去。于是,关本投笔,拿机摇卡,或蹦蹦跳跳,或娉娉婷婷,或健步如窜,或四平八稳,穿操场,爬天桥,过公路,去餐厅。
以前是没有餐厅的。食堂从私人手里收缴之后,因陋就简,把宿舍一楼的大厅前门封闭,再把后面中间的窗户改门,铺设地板,粉刷涂料,装好空调,墙白地平,也就成了。正对食堂前门,倒也方便。
餐厅摆有土家过事的那种圆桌七张 ,每到饭点,同事们陆陆续续的或端盘、或捧碗,一个半个的自选入座,凳子也很有讲究,学生上课淘汰下来的木质方凳憨厚牢固,坐着放心,但边缘犬啃鼠啮,不太漂亮。三角圆凳,铁薄脚细,难堪重负,好在数量占优,倒也无碍。大多尊崇男左女右的规则,偶尔有男同胞去左边坐坐,那是要极自信的,我也曾经尝试过,总怕吃饭吧嘴,喝汤出声,眼睛也不好乱望,说话又要羞口,反正是怪不自在的,不像坐席,女人秀气,倒是可以占到好处。反怕吃相不雅,坏了女同胞的味口,也就只好做罢。女同胞是绝不在右边坐的,生怕近了距离,失了美感。
餐厅是温馨的,平时各自工作,办公室隔的很近却又相去甚远,一般不会窜岗,同事之间见面也少,特别是生活区这边,共事几年,见面都不认识,闹了一些尴尬,领导也只是在台上见见,真正坐在身边,有学生觉得老师也吃饭般的惊奇,只有去了餐厅,这一切才显得真实,见面露个微笑,说句“亲自去吃饭”,一下子让人亲近了不少。更多时候,这里可以让人找到平衡,只要你刷够了标准数量,不管你是高级还是初级,不管你是老者还是稚子,不管你是端盘子还是捧铁腕,面前的几乎一样,如果你想挑剔,那是只会有损失的。有时也有同事在家中带些小菜,豆豉、萝卜干、豆腐乳、豌豆瓣见者有份,露了手艺,添了乐趣。
餐厅是放松的,没有外人,腥荤红素,像食堂的菜品,各取所需,粉粉隔壁的“老王”,说说乡下的“小芳”,谈谈交警查酒驾,猜猜五奖发不发。上至国家大事,下到街巷俚语。没人管什么“食不言寝不语”,自由随性,不必担心被人抓住把柄上纲上线,出了大门,概不认账。于是埋头扒饭者有之,鼓腮喝汤者有之,微笑侧目者有之,细选慢咽者有之,呢喃细语者有之,眉飞色舞者有之,或腼腆、或张扬、或淡定、或喜庆,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轻松愉快。世上除了生死就吃饭和上厕所是平等的,越想越有道理。
以前有段时间,餐厅设有雅座,间壁的小屋,和大厅隔开,一张紫红的大圆桌,配套的高背木椅,很有些高大上,有好事者冠名“嘉盛大酒店”,谐音老汪的名讳。三五好友一邀,就可以摆上一桌,刷卡消费,快捷方便。后来工作期间不准饮酒,也就没了情趣,再说单位和谐,接了这个不接那个脸面上说不过去,进进出出全无半点隐秘可言,也就作罢,最终成了仓库。
餐厅是一面滤镜,它过滤出人身上最本真的性格。前几天民间传闻,某位领导在班子会上强调,要进一步办好食堂,变换菜谱,引起欢声一片,可见期望值之高。门边有语云“白菜香汤糙米饭,无壶天水菊花茶”,“香汤"一词草的太狠,一直惴惴,问了同事才整明白,实在没有餐厅桌上的好认,要么紫菜,要么绿豆,再搭蒜泥一碗,都是规整的楷书,闭眼能辨,而且不要钱的。其实认不认识也无所谓,这说的是一种豁达,更是一种境界。人生本应如此,自然、本真、净明、悠然。哥吃的是一份心情,想想也对,还是去餐厅坐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