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的《平凡的世界》
记得少年时代阅读的第一本小说是红楼梦。那本就是,平凡的世界。
因此那个时候是把这两本书做了一个对比阅读。
在经历了红楼梦的典雅之后,再去阅读平凡的世界的朴实。给我最深的记忆就是强烈的代入感。
我也是在北方长大。孙少安孙少平生活着的黄土高原没有多大的差别。生活场景特别的熟悉。
书中每一个字都感觉是从我的耳边掠过。
那个时候不懂什么文学流派,总之从红楼梦转移到平凡的世界,感觉叙事方式上,还是过渡的挺自然的。
其实好多个夜晚很深了,但还是深深的被剧情所牵扯,不能够入睡。
情节都是很平凡的,情很朴实的,没有什么玄奥的玄妙的,或者说悬念丛生的地方。
唯一被情节吸引的就是,田晓霞在洪水中救人是否成功救出来的那个情节。其他的地方做的都成功的做到了,用人物的情感强烈的吸引读者。
即便是田晓霞的那个情节,也是因为放不下对田晓霞的牵挂而去追寻。
因此,本文最主要的一个成功点就是,成功的能够勾动读者的情感共鸣。
有些人说对风土人情的描述也是一个成功点。但黄土高原的贫瘠是让人心痛的。也是我们读这篇小说的时候,产生的一种痛点所在。
作品对陕北高原上,善良质朴的老百姓,对幸福生活的追求的人性画卷的描述,我认为是最大的亮点。
塑造人物形象本身就是文学作品最主要的任务。平凡的世界对人物形象的塑造都挺饱满的。几乎没有概念化的人物。人物形象的时代特征也很明显。
对于改革开放之初,面对社会大变革之下,人们的不同反应也写得栩栩如生。
比如呼唤改革开放早日到来的以民为本的田晓霞的爸爸。
用实际行动迎接改革开放到来的孙少安。
消极对待改革开放的田福堂。
再比如投机倒把的王满银,他其实是走在改革开放之前的急先锋。
这些人物形象的代表之下,整个社会就被分成了若干个阶层。
立体式的社会画面便呼之欲出!
有人说孙少安,孙少平,这一类怀揣着美满理想的人,最终都被现实打败了。这是一种胜王败寇的二元理论。
二元理论是不能够揭示我们这个社会人生的奥秘。正如道德经中说,取法乎上得乎中,取法乎中得乎下。有理想还要去奋斗,还要天时地利人和,才能够逐步的实现这个理想。
不能因为理想没有完全实现,就说生活被现实打败了。
孙少平孙少安给我们展现的,正是这种人生在奋斗中的状态。而且这种奋斗是不屈不挠的。是一种不管结局如何,都让人心安理得的一种奋斗。
我想这也正是作者希望通过作品,来告诉人们,寻求一种心灵的归宿!
创建于2017.10.20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