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十条建议,不如讲一个故事
平时我和小朋友一起出门的时候我的手中总是拎满东西,而同行的他总是一副大摇大摆悠闲自得的模样,对我手中的大包小包视而不见。每当这时总会忍不住找他理论几句大道理,类似你应该给妈妈帮个忙、不能对妈妈手中的大包小包视而不见、你要眼里有活、你要学会关照身边的人之类,吧啦吧啦一大堆的说教……至于说完了能不能起到作用,那要全看他“老人家”的心情了,高兴的时候会帮你拿上一点,不高兴的时候就全当没听见一样,照样我行我素。我总结了一下,如此这样好像除了给自己找点不痛快之外,其他一无所获。
我是一个“资深”的低碳一族,每天出门除了自己的“11路”就是坐公交。突然有一天在我去接小朋友放学的公交车上看到这样一幕:略显拥挤的公交车进站后,上来一个看似四五年级的小男孩和他的奶奶。奶奶拎着小包,小男孩背着书包。此时有个年轻小伙子站起来给老奶奶让了一个座位,老奶奶再三感谢之后并没有坐下来,而是要把座位让给小男孩坐,小男孩起初也不愿意坐,可耐不住奶奶的坚持,他就坐下了。当他坐下之后就让奶奶把手中的小包交给他拿着。看到这里我觉得小男孩真是个孝顺的好孩子,能够知道体谅和照顾奶奶,奶奶疼他的一番苦心也真是没白费啊!
接到小朋友以后回来的路上我假装不经意的和他说了我刚才看到的这一幕,并让他猜测那个小男孩有没有坐那个座位。他猜测的是没有坐,我告诉他在那个奶奶的坚持下那个小哥哥坐下来了,但坐下来的同时他就把他奶奶手里的包包接过去自己帮忙拿了。小朋友听完之后什么话也没有说,我也以为听了就忘了呢,谁知道从那之后每次坐车,当他有座位坐下而我站着的时候他都会主动把我手里的包包接过去拿着。平时出门扔垃圾,买个菜之类的话只要他跟着,他都会主动问要不要他帮忙拿东西。
前些天又给他读了一个美国交换生住在中国家庭的新闻。大致内容是一个美国交换生住在中国家庭,每次吃完饭的表现都让这位中国妈妈大感意外。赞扬这位妈妈的厨艺、帮忙收拾碗筷……这位妈妈自己的女儿和这位美国女孩年级相仿,在她的记忆里十多年来她的女儿从来没有赞扬过她的厨艺,有的只是挑剔,从来没有帮她收拾过碗筷。其实赞扬别人的厨艺不是为了讨好,而是对别人辛勤劳动成果的一种肯定,主动帮忙收拾碗筷不是真的就需要你的帮助,而是你对为你付出辛劳的人的一种尊重!讲完这个故事以后我就注意观察小朋友的表现,我发现现在大部分吃完饭的时候小朋友都知道帮忙收拾碗筷了,每当此时我就再鼓励他一两句让他强化一下这个行为!
现在我总结出来的经验就是,唠唠叨叨没完没了不但起不了作用还起反作用。什么你应该、你要这样、你要那样、你必须………这些话尽量少说,就假装漫不经意的讲故事,这样不仅收效显著,而且不伤感情,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