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匹配度》第八章 探索用户需求的其他工具
本章解决的问题:
1. 探索用户需求的其他工具:
1) 直接参与法。让需求洞察者直接作为用户一员,体验用户生活,并从中发掘需求的方法。
2) 文化探查法(日记法)。让用户使用一系列工具按照你的要求自己记录相关的方法。适合在特定场景下才能唤起潜在需求的项目。
3) 原型及实验法。原型法是开发一个能够解决用户需求的原型产品,让用户使用体验,并了解用户使用行为和感受的方法。实验法是将用户置于一种特定的实验环境,通过变量的调整了解用户使用行为变化的方法。
4) 痕迹物分析。根据用户使用产品之后,产生的痕迹来推测用户行为,并根据用户行为进一步分析用户发生这种行为背后的原因和动机。适合研究用户的需求不明显,用户自己都不注意或者不清楚的弱需求或者是变化周期很长的需求。
2. 直接参与法的局限:
1) 你也许不能完全成为用户的任务。有些任务需要具备高度的专业能力,还有些任务跟人的特征有关。
2) 直接参与的主观性太强。过度的参与有可能让你对研究项目投入太多的感情,会不自觉地产生偏颇。
3) 忽略记录。
3. 直接参与法的一些实操技巧:
1) 完成好角色的本职工作。
2) 寻找融入用户生活的辅助角色。选择用户身边一个要求不高的角色。
3) 随时保持两个自我。让作为观察者的自我能够随时随地冷静地监控作为参与者的自我。
4) 将观察和参与结合起来。
4. 文化探查法的局限:
1) 用户可能会对项目理解有偏差。
2) 用户不愿意记录。
3) 信息不够规范,后期整理工作多。
5. 文化探查法的实操技巧:
1) 采用高科技的记录方式。使用智能手机进行记录。
2) 布置任务的时候设计得更亲切一些。
3) 做好客服工作。
6. 观察、访谈、直接参与法和文化探查四种方法主要针对产品还未成型前所采用的方法,如果企业已经有了产品,有一定的用户群,主要方法是原型/实验法和痕迹物分析法。
7. 原型/实验法的局限:
1) 限制对需求的洞察范围。
2) 没需求的时候,不确定是需求的问题还是研究设计的原因。
8. 原型及实验法的实操技巧:
1) 研究中要关注用户的抱怨。
2) 把原型和实验结合在运营中实施。
9. 痕迹物分析的局限:
1) 找到合适的痕迹物。
2) 痕迹物分析容易被针对性欺骗。
3) 采集和保存痕迹物成本高。
4) 只能观察到结果。
10. 痕迹物分析的实操技巧:
1) 寻找和搜集痕迹物需要发挥想象力。
2) 有意识进行痕迹物植入。
3) 用数据和模型说话。
11. 互联网行业是最适合进行痕迹物分析的行业之一,用户的行为都有记录,采集用户行为数据可以在用户行为发生的同时同步完成,保存的成本也非常低。互联网行业最常用的的痕迹物是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