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演义(15)荣格:王储志向高,绝非笼中鸟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我们聊完了,从这章开始咱们聊荣格(Carl Rung)。
卡尔·古斯塔夫·荣格(1875-1961)的分析心理学
夜,
黑夜,
冷雨的黑夜,
几个黑衣人,领着孩子疾驰而过,
手中的车票闪着寒光...
我靠,武侠小说看多了,说人话。
这是19世纪末,德国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闪电仿佛天上的蜘蛛网,密密麻麻罩住了脆弱的大地,伴随着的巨响像它的大吼声,用来证明它的威严。路上没有路灯,夜晚的确是伸手不见六趾的黑。正常的人们都宅在家里玩手机,打游戏,发发微信,或者写写《心理学演义》啥的,没人愿意出门找罪受。
可是,远处逐渐传来嘈杂的脚步声,一群黑影慌慌张张逐渐靠近,随后可以听见小孩的哭闹尖叫声以及大人的呵斥声。放到现在中国,大家肯定都以为是人贩子,但当时不流行这个。随着领头的大人逐渐靠近,一张帅气修长的脸逐渐清晰起来。透过满脸的雨水,人们分辨出来者和他们的行踪:原来是一位叫古斯塔夫的德国医生带着N个儿子慌慌张张登上了从德国开往普鲁士的2路汽车,目的地是中立国瑞士。
哎!已经生了N个儿子了,好想生个女儿呀!
但这次,他不是为了躲避计划生育政策--想努力生个女儿!而是为了逃避德国风起云涌的“德国统一运动”的迫害。
这个德国医生到了瑞士之后,工作上勤奋刻苦,白天上班看病,工作业绩突出。他于1882年被聘为巴塞尔大学外科手术教授,后来又在巴塞尔创办了第一座精神病院和弱智儿童疗养院。
晚上回家之后,他也不闲着,而是勤奋地造人,工作业绩也很突出。他一共生了9个儿子,全部成为牧师。
其中的一个儿子后来成了瑞士新教教堂的专职牧师,但同时又是一个非专职的古典文学爱好者和东方宗教的研究者的人;这个儿子又生了一个孙子。这个孙子是个智力早熟的孩子,但是性格孤僻,通常喜欢静静地一个人看书,经常能熟练地阅读很少有人通晓的的古典书籍。
据说,这个孩子出生的当晚,老古斯塔夫夜观天象,发现天有异象--天上有好多星星,于是大胆推理得出一个结论:空气很好。
这个少年,就是卡尔·古斯塔夫·荣格。

除了他老爸,荣格的8位叔叔伯伯以及外祖父也都是牧师。按照经典套路,出生宗教世家的荣格也应该成为一个牧师。但荣格没有继续走父辈的老路,成为一名牧师,而是逐渐对心理学和精神病理学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原因何在?因为此时他已经认识到,在精神病理学这么不靠谱的学问里,有着巨大的可以忽悠人的空间。既可以忽悠搞哲学的人,又可以忽悠搞自然科学的人,还可以忽悠什么都不懂的人。可以说是居家修身、酒桌吹牛、外出泡妞之最佳专业。
荣格的选择真是英明神武!
让我们首先看看荣格与弗洛伊德的年谱。看看他们的关系像两根线,从最初的平行,到产生交互,最好分道扬镳的过程。

弗洛伊德设宴招待荣格,二人杯光交错,相谈甚欢。弗洛伊德拿出一瓶啤酒,对荣格说,咱哥俩今个一定得把这瓶啤酒喝了,一醉方休!!基于在精神分析领域共同的研究兴趣,弗洛伊德和荣格是一对彼此赏识的天才,也是并肩战斗的战友。一面扶持着开辟研究疆土,一面共同抵御外界的质疑和批判。最终成了一对好基友。
三国时,刘备一度灰头土脸,于是投靠了大枭雄曹操,寻得一时的保护。
但是,刘备表面是投降了,但私下却干着下三烂的事。他和曹操的其他对手背地里想联手除掉曹操(刘备下三烂的事情干的很多,比如后来采取欺诈手段夺取益州刘表的地盘,结果很快遭到报应,被陆逊“火烧连营”,然后一年后“白帝城托孤”)。
当时刘备恐曹操生疑,每天假装浇水种豆,弄出一副与世无争的样子;曹操闻知后,心里想妈的别装了,于是就设酒席,席间一盘青梅,一把樽,煮了二斤茅台。二人对坐,开怀畅饮。议论天下英雄。曹操说“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咱兄弟俩)”,刘备闻之大惊,连夜仓皇出逃。此谓“青梅煮酒论英雄”。
很多读历史的人到这里,都感觉曹操为啥不杀了刘备?既然知道他是未来的英雄。不得不说,这里是太抬举刘备了!曹操心里想,我TM只是说说客套话,你刘备以为是真的了。其实,真正让曹操看上的人只有一个--孙权。才有曹操的那句感慨--“生子当如孙仲谋”。
曹操和刘备的互相欣赏是假的。而弗洛伊德和荣格的互相欣赏是真的。
弗洛伊德和荣格初次见面即一见钟情,以后二人几乎每周都通信。弗洛伊德好不忌讳四处宣传自己深深爱上了荣格,在一封写给荣格的信中,弗洛伊德亲切地称他为精神分析王国的“王储”,并称荣格是他的“长子”。
可以说,弗洛伊德太爱荣格了,他努力把所有的荣誉都给荣格。
1908年,第一次国际精神分析学大会在奥地利的萨尔兹堡举行,弗洛伊德主持会议,会议期间决定创办一个心理分析学的会刊《精神分析与精神病理研究年鉴》,荣格被指定担任主编;
1909年,弗洛伊德和荣格同时应邀去美国讲学,他们得以在船上共度7周的旅程,基情四射。后来他们在美国的演讲受到热烈欢迎;
1910年,国际精神分析协会正式成立,由于弗洛伊德的再三坚持,荣格当选为协会的第一任主席……
但是,他们的蜜月期只维持了6年。
蜜月迟早会结束,然后进入沉闷的婚姻。荣格的确太优秀了,就是因为太优秀,为后来二者的决裂埋下了种子。从一开始,弗洛伊德和荣格对合作的预期就存在分歧。弗洛伊德希望找一个可以帮助他拓展思想体系、促进其实际应用的“信徒”;而优秀的荣格注定是富有独创性的思想家,不可能成为他的追随者。正如荣格所说“无论何种追随关系都令他无所适从”。
尽管弗洛伊德称荣格为自己的学生,但是,我们从上面的时间线可以看到荣格从没有坠入弗门。他们更多是合作关系,而不是师徒关系。甚至,在他们认识之前,荣格在圈内已经小有名气。
弗洛伊德没有认识到荣格绝非“笼中之鸟”“池中之鱼”,是注定要闯出自己的一片天的。
决裂,难以避免...
持续更新中...
更多内容关注微信公众号:董点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