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希望成长心情随笔陕西省

学生花名册里的秘密

2018-09-10  本文已影响70人  昏尘居士
开学报名,学生花名册要求一式两份。刚刚誊写完毕,却发现了一些有意思的秘密,或许可以引发一些辩证的思考。

        第一,学生出生的年龄段在2001-2004年,年龄跨度三岁,这其中又包含了多少无可奈何无能为力。一者,由于生月问题,奇葩地被适龄和非适龄体制化了。多少孩子只能无奈地等待。其间,改户口者有之,寻情钻眼者有之,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实际上,大多数人也不会提前一两岁让孩子入学。纠结就纠结在因几天或几个月的年龄落差,就只能望山门而不入。是因为我们的基础教育设施不够?好像不是。也许,是因为撤点并校步子迈得过大,学生富集,所以才紧急刹车强行规定。或者也许真是精研教育规律的专家,为了整个国民不盲目拨高,高参而定,也未可知。总之,年龄差距已成事实,好事者只带着好奇的眼睛,似乎没有他图。但限定之内的家长急切、惶恐,大概还是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吧!只不过,人都没有长前后眼。即使是站在了起跑线上的孩子,在分数定乾坤的当下,也有相当数量的孩子不再像孩子。他们真纯不在,质询的活力不再,中途掉队,让家庭发疯,任年岁在焦燥中蹉跎成伤痛的记忆。其二,中考成绩难望被妖魔化了的名校项背。一考定终身,一校入豪门。经名利装点了门面的价值体系,浮躁了家长心,扼杀了学生原本蓬勃的前程。在忘记了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这条铁律后,他们只能循着盲目轻浮的预设,追逐着千年名利的轮回。补习是对蓬勃理想的诅咒。一而再,再而三,逝水年华悄悄销蚀了初生牛犊的精魂,在构建基础的时候,被人为的遭受淋雨季。糊里糊涂,虚长了几岁。三者,南水北调,北雁南归,地域性的教育评价差异,推动了一山望着一山高的蹉跎。因此,表面上的年龄差距,其实是急功近利的扭曲乱象。

        第二,学生中出现了许多复姓。除了司马、欧阳等约定俗成的复姓之外,现在好多复姓是自造的。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也是一个时代的缩影。自造复姓大致有这么几种:一种是,父亲的姓母亲的姓。这大概是计划生育政策执行后,独生子女被争夺的结果。而中国的农耕文化传统是讲究传宗接代的,所以当两个独生子女组成家庭后,男女双方的姓氏传承就成了不可回避的矛盾。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争夺不可避免,家道殷实的女方尤盛!第二种是中外结合,这大概也是改革开放的一大成果。谈不上崇洋媚外,当国家因开放而经济发展,思想兼收并蓄而活力奔放,政治博釆众长而宽厚包容,姓氏便萌生了新颖更新的自信。而且,文化层次越高,姓氏越雅致有谐趣

。当然,自造复姓的情形还有很多,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有趣的话题,其中还可以挖出很多姓氏之外的意义。因为相信,世事洞明皆学问,所以偶而思之。但又因笔力不逮,只能留待来者。

        第三,有为数不少的优质教育资源聚集地的学生无学可上,进而辗转求学忙。众所周知,学生上学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牵一发而动全身。而且,这一定也是在考验一个以执政为民为宗旨的一届政府的执政智慧的。然而,在统一划定的录取分数线之上,有相当的区县的众多学校实际录取分数线远超市标准线。甚至,造成线上一定范围内根本没有学校录取的现象。如果说这是由于人才引进,人口激增,高分学生爆棚造成的短期计划外状况,教育局采取紧急统筹调配,民众应该给反应迅速的政府点赞。但如果任由区域间学校间的不正当竞争肆意泛滥,使教育发达区县只收高分学生;任由上了连该区县都承认的市统一录取分数线的学生不能就近入学,无学可上,无处安顿,有关教育部门是要被问责的。

        哎呀,话好像说远了。世间那有那么多的秘密。世间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我只看着学生的花名册怔怔地发一会儿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