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古代遗址铜河𡎚,我反对

2021-04-16  本文已影响0人  黄潮在高原

2019年11月,故乡乐山的朋友告诉我,为了解决从肖坝进城的道路拥堵,市里决定沿铜河𡎚加宽道路至莱薰门外的嘉州宾馆,从两车道改造成四个车道。

我不相信。原来的城墙道路,基本上是沿着清代留下的遗址恢复重建的,所采用的城墙建筑材料也是最有乐山当地特色的红砂石。那一段城墙,从虾蟆口到今天师范学院外的李码头,曾经是乐山最具观赏价值,最能代表古代建筑特色的一段。

王家福摄影

于是,我从记忆深处搜出我眼中的景色,在公众号上刊载了《美仑美奂的乐山城市水岸线》。文章刊发后,引起许多关心热爱乐山传统建筑文化朋友们的注意,纷纷转发。有位从小生活在铜河𡎚的读者看了文章后,复印了文章去了市委信访办。负责接待的同志知道事情原委后,支持这位读者把意见和文章一并寄给相关部门和领导。后来,她收到正式答复,所有的改造都会原汁原味,并特别强调,现存的几个城门洞和那一段城墙,不会去动。

然而,不到一年,从李码头到今天的嘉州宾馆,当年留下的城墙已经没有了,完全用现代建筑材料,钢筋混凝土重新修了。今年清明前夕,我趁回乐扫墓,专门去实地走了走。一点过去的痕迹都没有了,完全是现代人的审美情趣。我们的读者被忽悠了。乐山人和喜欢古代建筑文化的人被伤害了。

从大件码头经李码头到嘉州宾馆一段的改造,破坏了原有的传统,不伦不类。非常失败。

返回昆明的路上,我把此行的一些感受写在《夜雨寄乐山》。同时收到许多读者留言,他们说,乐山即将启动从大渡河边嘉州宾馆外一直沿铜河𡎚到萧公嘴,再沿岷江而上,第一阶段改造到大曲口,总长2.5公里的改造。道路加宽至四个车道,所到之处,有些城门洞将被封闭,过去的人行道将填平,狭窄的地方会用梁挑出去悬空,边栏采用现代防洪风格。萧公嘴将建一个现代化的观光空间⋯⋯

如果真是这样,已经存在两百多年的城墙、城门洞将万劫不复。定下这方案的将是千古罪人。

我不相信!赶紧通过一些朋友去了解,反馈回来的情报很不乐观,方案基本确定,原定四月动工,因故推迟等汛期一过便开工。他们真的要拿古代留下的城墙、城门洞开刀了。

乐山现存的这段城墙和城门洞,根据乐山县志记载,乾隆丙午年(1786)发大水,育贤门、丽正门、会江等门没于大洪水,到嘉庆年间得以重建,铁牛门的重建则是1812年,其四个门的交汇建筑技艺精湛,民间有"一脚踏四门"的说法。按照历史记载,这一带的格局,最少也有两百多年的历史。

至于城墙,至嘉庆年间以来,虽然有各种维护,但整体格局依然是旧时模样。我们从法国人1902年留下的图片,还有许多照片可以证明,即便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拆除城墙上居民的违章建筑,那些房子是占用过去城墙上的巡逻马道,房子被拆除后,城墙上的巡逻马道改变成步行道,种了花草树木。

这是法国人在清代末年留下的乐山城墙照片,

郭沫若先生在自传《少年时代·我的童年》中写道:"从大渡河下嘉定是一船下水,⋯⋯我们从清早动身,坐到午后三点钟的时候,远远看见有座很高的塔隐隐约约地从水平线上耸立出来。嘉定城一带红墙的影子也渐渐地从大渡河的左岸现了出来。高耸着的飞薨跃瓴的城楼,黑瓮瓮的森严的城门洞口。⋯⋯同船的长辈向着我说:凡是初进城的人,进城的时候要向城门洞口作三个揖。

从郭沫若先生的文章我们了解,乐山的城墙是红色的,这是当地红砂岩的色彩。这也构成了乐山古城的基本色调。

再往上追溯古代乐山城当时的模样,南宋诗人陆游在乐山当市长,留有"重阜护城高历历,千夫在野筑登登。"诗句,这是八百四十年前的乐山。

上世纪九十年代拆除城墙上建筑

我始终没想明白,乐山城这一段从清代嘉庆年间就存在的城墙和城门洞,又具备防洪和日常使用的古代遗迹,为什么没有申请从省一级到国家一级的文物保护单位。以我对岷江干流七百多公里和长江一线的了解,能够原汁原味保存下来的古代城门洞和城墙,只有乐山。

这是当下乐山甚至四川保存最好的城墙、城门洞。

今天的城墙一景

因此,我反对任何侵犯乐山铜河𡎚城墙和城门洞的改造。铜河𡎚应该保持原貌,如果车道狭窄,汽车可以不走这条路。历史经验告诉我,所有的改造,不管他的口号如何响亮,道理如何正确,结果都会对文物古迹带来伤害。

我还有一个不明白,这么重要的对文物古迹的改造,为什么不公示,为什么做的不那么光明。几年前城建部门对古城墙百年古树的破坏,我们记忆犹新。有些人不热爱我们的家园。

我听知情者透露,铜河𡎚道路加宽改造后,江边的住房有一部分外立面还要披上仿前朝的伪装,弄得千城一面,我更加反对。明明脚下就是古代留下的真迹,偏偏不自信,假和尚穿半截袈裟。

活生生把一座历史沉淀深厚的古城伪装成一小乡镇。这究竟是什么欣赏水平?为什么老是拿古城开刀?

王家福摄影

欢迎留言,欢迎转发,但愿我们还来的及,共同保卫我们祖先留下的城墙和城门洞。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