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十四日随笔
《收益递增》读书笔记第一百八十三篇。
又断了好几天,做一件事不但需要时间,你还需要状态。不是说这件事你想做就一定能做成。尤其是这些跟生死存亡没关系的事情。我不写短期也不会对我有什么影响,就算是长期坚持,我也不确定就真的会对我有什么天大的好处。对于关于未来的不确定的事情,能让我坚持的可能就只有喜欢吧。再或是说我把每天读书和写写东西当做了我的一种生活方式。我就应该这样活着,这样才能让我舒服。一个人能活成什么样子可能有一部分早就刻在基因里了吧。
生活总是要被一些事情填满,你不主动去填,大概率就会被一些烂事填满。我知道大概我想要什么,那么我就知道我该把生活中填满什么。你的生活被什么填满,你的生活也就会成为什么样子。我想把生活用读书,思考,运动填满,但真的很难做到。生活中的不可控因素太多,你再努力,还是会有很多你不愿意经历的事情来打扰你。扰就扰吧,你也没办法,打乱了节奏就再重新建立。只要是知道自己的目标在哪里,一切的打扰最多只是绕路而已。
继续回到这本书,中国转型期社会的价值排序,根据我的感受与观察,在可用汉语表达的观念拓扑之内,对大多数中国人而言,首先是钱的排序有了极大的提升,其次是权的结构发生了显著改变。前者是经济的,后者是政治的。转型期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学,或可认为,是理解中国转型期社会一切现象的理论基础。
在多数中国人的价值排序里,金钱在价值排序里的极大提升,伴随着的是道德在这些人的价值排序里的位置的迅速降低。
就这一段展开我的思考,一个事物在我们心中的价值排序的位置是由什么决定的呢?当然是我们的需求。一个事物的重要性程度是主观的,但同时也是客观的。他是由你所处的客观环境决定的。你衣食无忧,你就有了更高的精神需求。而一个人生存还没有保证呢?你怎么要求他道德高尚呢?人是有底层需求的,这和打游戏升级我感觉一样,你没有到达那个级别,你就不会有那种能力。
表面看是人们的价值排序变了,但根源是环境变了。人的本性没变,变的只是环境。在新的环境之下,人们为了满足本性的需求,自然会改变原有的价值排序。其实这个价值排序不是你主动排的,他只是你对于环境的一种客观的,符合人性的一种反应。反正我现在认为,人真的没有什么特殊的,你只是一种客观的存在。我们是受客观规律所束缚的,你根本就无法逃脱这种规律。
作者提到了钱和权,钱离我们更近,权相对远一点。钱是每个人都离不开的,而相对狭隘一点的权,却不是所有人都能染指的。而且是我们离不开钱,但是没有权我们一样可以活。
作者也提到了道德,道德这个东西在我看是种秩序。而且是种弱秩序。不像法律是具有强制性的,有相应的执行机构的。而道德只是一种人们共识的弱秩序,你可以遵守,也可以不遵守。你不遵守的后果也不一定就会给你带来什么严重的惩罚。那么在一定环境下,人们在权衡利弊后,如果有更强烈的需求,那么自然也就会选择做违反道德的事情。道德是种共识,更是一种自我约束。他是建立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上的,更高的精神需求。
俗话说得好,穷生奸矫,富长良心。你不能用你的一套逻辑去要求和你处在不同环境中的另一个人。那会像何不食肉糜一样可笑。道德更像是锦上添花,雪中送炭很难。这让我想到了一本书《贫穷的本质》。在社会这个大环境中,你拥有的财富多少,或是说你所拥有的资源,其实和在自然界的处在生物链上的各种动物一样。我们拥有的资源可以是钱,权,或是其他的资源。你拥有的资源,决定了你处在社会的什么位置上。而自然界的生物链还不也是一样,你拥有的尖牙利爪也是你的资源,你可以消化肉的肠胃也是你的资源。你拥有什么样的资源,就决定你会处在食物链的什么位置。
这特么的没有原因,因为你只要是存在,就要处在一定的位置上。任何位置上都需要有人或动物存在。就像我前几天提到的,大家都要财富自由,那么谁去干活呢?大家都当狮子老虎,那么我们吃谁呢?就算食物短缺,同类相残,那也是强者消灭弱者啊。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不要总把自己的感受,感情放入自然规则中。你可以救助一只被吃掉的小动物,但是你改变不了食物链的结构。何况我们人类每天不也是要吃掉很多的其他动物吗?如果有一天出现了一只靠吃人而生的动物,那么我们也只能接受。
贫穷的本质就是一种自然规律,你可以让穷人变得比原来有钱,但是你改变不了像食物链一样的社会结构。金字塔总是要有顶底之分的。也只有基础大,才能稳固。人不要妄图去改变规则,你只需要根据自身条件,去找到自己的位置就好。
一切外物都是你的工具。你要的是建立自己的一套逻辑,并验证他的合理性。构建你自己,构建属于你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