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是一种怎样的能力(2)
大概率获胜的因素(2)
跟随市场
看完了长周期,谈论跟随市场就会简单得多。
在长周期下,确定性的是两件事:一是长期持续上涨;二是局部有大幅下跌。
我们可以根据这两件确定的事给出交易策略。一是大幅下跌时买入、二是长期持有,等待持续的上涨。
所以才有巴菲特这种底部不断加仓,长期持有的策略;也才有香港汤文亮博士的定投房产、逢三退一的策略,而恰恰这种策略赚钱最多。
跟随市场者往往是获利最多而付出最少的。他们就像农民,春种秋收,静静等待市场给他们带来涨幅和利润,并不认为自己可以战胜市场。
在房市中他们是那种看到好房子、便宜房子就买进,买了也不急于出手,等到非常合适时机(什么是非常合适?是一篇文章)再出手。
在股市中他们是无论牛、熊、震荡,不怎么看盘,也不怎么买卖,该怎么过日子怎么过,不会因为浮盈了很多就激动不已,也不会浮亏就懊恼变色。不断寻找好票等待买入,买了就耐心等待卖出。牛市重仓一直持有、不急不躁;熊市空仓等待买入,从容淡定。
无论怎么看,跟随市场者都比那种“努力”的人更为从容和悠闲,但是他们成功概率要大得多。(并非不努力,而是努力的方向不同,比如巴菲特几十年如一日阅读财报;深圳某房的人持续踩盘。)
加一点拓展--闪电下来你必须在场
“跟随市场长期持有”是有一个逻辑前提的,那就是短期市场不可预测,甚至市场波动不可预测,那么普通人就无法通过买在底部、卖在顶点(甚至单纯的低买高卖成功率都不高)赚钱。
如果对于这个还有质疑,那么就不属于这个投资体系,而属于天才体系的投资者,我写的这套思维可以摒弃了。
既然市场不可预测,只可跟随,就会产生一个问题,什么时候大涨?
答案是,不知道。
但是我们知道一点,主要的上涨来自于极少的时间。
查尔斯埃利斯的著作《投资的艺术》一书中有个段落:标准普尔500种股价指数的报酬率作为衡量依据,从1926年到1996年,在这段漫长的70年里,股票所有的报酬率几乎都是在表现最好的60个月内缔造的,这60个月只占全部862个月的7%而已。要是我们能够知道是哪些月份,想想看获利会有多高!但是,我们做不到,以后也不可能做到。我们的确知道一个简单而珍贵的事实,就是如果我们错过了这些表现绝佳,但不算太多的60个月,我们会错失掉整整60年才能积累到,而且几乎等于所有的投资报酬率。其中的教训很清楚:“闪电打下来时,你必须在场。”
不仅仅是道琼斯指数、熊长牛短的A股更是如此。即使是20年持续上扬的一线城市房价,也有几个明显上涨的年份--2005、2009、2013、2016,错过了以上年份,你的收益率将大打折扣。但是,没人知道下一次大幅上涨何时到来,无论A股还是房价。所以,长持才是王道,珍惜手中的筹码,等待闪电的到来。
请记住:持有或不持有就是最大的作为(而不是交易本身),选择比努力重要。闪电来时你要在场,最重要的涨幅都很短。
投资是一种怎样的能力(2) 投资是一种怎样的能力(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