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微信群课的设计

2016-11-03  本文已影响102人  北北谈教育与学习

最近通过各种途径,把大家拉在一个微信群里,搞群分享,开语音课的人越来越多。大家参加各种成长社群、live、语音直播、视频课也越来越多。

今天我就从一个课程设计者的角度来谈谈微信群课。谈三个需求,两个场景和一种设计。

首先谈谈需求。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所有的听课人都有三个需求:

1. 希望从讲课的那个人那里获取信息

——而且是系统性的信息

2. 希望从周围获取反馈信息

——这就意味着应答性、交互性

3. 希望形成自己的理解

——还是希望能是一个系统性的理解


其次,谈谈场景。线上课的好处是可以异步学习,这就对应出两个场景:

1. 实时互动

——虽然不是同地,但是大家和线下一样,在同一个时间出现,他们希望实现即时互动,有问有答。

2. 异步检索

——常见于比较繁忙,要在好几件事情中串场的,他们有个共同的名字:爬楼人。他们希望能快速高效,在几百条未读中迅速搞清楚哪些要看。

鉴于这3个需求和2个场景,不难想象,如果没有任何导向设计,讲课人的信息、大家的交互信息、每个人的输出信息就按照自然发生顺序一条条地堆在群里,也就很难满足实时互动者和异步检索者的两类需求了。

最后,我想谈一个设计想法。

既然是需求混在一起,那我们不妨做一个分割,就像室内设计一样,做出时间和空间的区隔。

以我的微信课:第二期知识投资训练营为例。

我首先做了时间维度的设计,即before vs after

前测和后测是科学实验中的常见方法。将微信课分为上课前和上课后,可以让参加微信课的人更直观地感受到自己的变化。

因此 before 时段是给大家一段时间来记录自己日常的知识投资情况。

后面 after 时段,就是经过微信课的干预之后,大家后来再进行知识投资的情况。

在时间上进行了一个区隔。

第二,我做了空间维度的设计,即获取空间-生成空间-交互空间

从三个需求可以看出,获取空间——从讲课人那里获取信息需要是系统性,生成空间——自己生成属于自己的知识,也是需要自成系统性的。

因此,我选择了

(一)千聊作为获取空间,主要看中了内嵌微信内,可以连续回放、一键导出三个功能,方便获取讲课人的信息。

(二)简书作为生成空间,因为简书可以满足参加微信课人的五大需求。

1.可以做到信息留存——自己单开一个账户,一个无人打扰的,方便建立系统的空间。

2.可以获取对自己的反馈信息——其他人可以在文末评论。

3. 可以获取其他学员的信息——通过关注他,就可以看到他的最新输出。

4. 可以给出自己的建议——通过评论其他人。

5. 门槛低,上手快——注册简单、发布快捷。

(三)微信群作为交互空间

微信的即时通讯基因,虽然不适合系统性,但比较适合讨论,因此当参加人,互相看了其他人的知识投资方向,就可以几个人针对同一个投资主题,确定一个时间做讨论了。利用上现在微信更新版本中按时间和按人检索的功能,就可以实现有时间参与讨论,没时间定点搜索到讨论的目的了。

希望对手机里有着几个正在上课,或待上课的微信群的人有所启发。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