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摘抄|读《认知觉醒》

2024-06-08  本文已影响0人  三合燕子

此刻凌晨12:30,我好像失眠了。怎么也睡不着。今天又是一场硬仗,可能不能按时完成任务,为什么不趁失眠的时间来完成今天的写作任务呢?

边看书边摘抄吧,也许累了就睡着了。再读读《认知觉醒》吧。

我们是幸运的一代人,赶上了人类社会迄今为止最大的跨越发展期,科技进步,物资丰富,万物互联。我们的寿命变得更长,智商变得更高,财富变得更多,而且这些可以通过基因或基金传递给下一代。但无论科技多么发达,有一样东西却始终无法直接传递,那就是心智。
所谓心智,通俗地说,就是我们看待人和事的态度,以及由此做出的判断与选择。
2017年,我36岁,在一个被很多人认为已经老大不小的年纪,我毅然开始探索。我发现每天有事情做不代表觉醒,每天都努力也不代表觉醒,真正的觉醒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渴望,立足长远,保持耐心,运用认知的力量与时间做朋友;我发现人与人之间的根本差异是认知能力上的差异,因为认知影响选择,而选择改变命运,所以成长的本质就是让大脑的认知变得更加清晰;我开始广泛涉猎知识,从脑科学、认知科学、心理学、行为科学、社会学及其他学科中,看到了自己成长的可能性,明白了自己想要什么,清楚了部分规律和真相,知道了实现梦想的方法和路径……
如果你觉得自己已经错过所谓的最好年纪,其实也没有关系,因为“现在”永远都是开始的最好时机——这不是什么安慰人的话,这是事实。“摩西奶奶”76岁开始学画、80岁举办个人展,王德顺79岁走上T台,褚时健74岁开始创业种橙子……就算你今年60岁,他们仍可以对你说:“孩子,别着急,你至少还有20年可以随时重来……”
只要去改变,就有可能收获全新的自己。
人生没有什么定数,不折腾,时间同样会过去,所以,去做总比不做好,开始总比放弃强。
成长就是克服天性的过程。
人,生来混沌。根本原因在于出生时我们的理智脑太过薄弱,无力摆脱本能脑和情绪脑的压制与掌控,而觉醒和成长就是让理智脑尽快变强,以克服天性。谁在这方面主动,谁就能在现代社会占据更大的生存优势,因为理智脑发达的人更能:
·立足长远,主动走出舒适区;
·为潜在的风险克制自己,为可能的收益延时满足;
·保持耐心,坚持做那些短期内看不到效果的“无用之事”;
·抵制诱惑,面对舒适和娱乐时,做出与其他人不同的选择……
普通人只能靠天性和感觉野蛮生长。
一天下午,我拿出笔和纸,把心中的烦恼、担忧、顾虑和欲望全部列了出来,大到人生愿景,小到10分钟后要做的事,慢慢地,我勾勒出焦虑的几种形式。
归结起来,焦虑的原因就两条:想同时做很多事,又想立即看到效果。王小波说:人的一切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焦虑的本质也契合这一观点:自己的欲望大于能力,又极度缺乏耐心。焦虑就是因为欲望与能力之间差距过大。
如何克服焦虑。
克制欲望,不要让自己同时做很多事;
·面对现实,看清自己真实的能力水平;
·要事优先,想办法只做最重要的事情;
·接受环境,在局限中做力所能及的事;
·直面核心,狠狠逼自己一把去突破它。
耐心可以说是人类最珍贵的品质之一了,它直指我们急于求成、避难趋易的天性,可谓得耐心者得天下。
要想有所成就,必须保持耐心,延迟满足。

好了就摘这么多吧,又有了很多新的感悟。有点困了,睡觉!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