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也有2000万人在假装生活。

2017-07-25  本文已影响0人  薛猫子

昨天,我的盆友圈,欧不,是整个互联网,都被一篇名为《北京,有2000万人在假装生活》的文章刷了屏。

可能是天气太热太躁,早上出门最后一辆共享单车也被一个二百五十斤的胖子骑走;也可能是许久不见的高中同学,明明当初学习成绩没他好,上的也不是什么好学校,反而在北京买了五套房;还可能又是这位买了五套房的高中同学,娶了自己梦寐以求的女神,人生赢家既视感太强。

总得来讲,看完这篇标题党满是戾气又十分矫情的文章,我的脑子里只剩下“五套房”。所以,北漂们如果没有五套房,都配不上“北漂”这个词儿了么?

当然,北漂不是什么夸人的词儿。而假装生活的人,你确定只是在北京假装生活?

想起年初关于“逃离北上广”的讨论,伴着房价暴涨的消息,也以洪荒之势席卷朋友圈。

但即使房价居高不下,北上广的外来人口还是在逐年增加,口口声声的“逃离”变成了“逃回”,“北上广”就像漂流一族心心念念的女神想放弃却又割舍不了

不管“逃离”还是“逃回”,似乎暗示人生就是简单粗暴的一场逃亡。而尽管一线城市居大不易,却可能是流浪生涯里,最能让梦想盛放的赤地

如果按照文章作者的逻辑来说,北京有2000万人在假装生活,那么纽约是不是也有2000万人在假装生活?

电影《布鲁克林》,就讲述了一个离开故乡爱尔兰,离开母亲和姐姐,只身漂洋过海来到世界第一大都市纽约,来“假装生活”的女孩的故事。

这部2015年的剧情片,可以说是每一个北漂的真实写照。和无数小镇姑娘一样,艾莉丝在家乡的生活像白开水一样乏味。但不同的是,她与周遭的一切都显得格格不入

受势利刻薄的杂货店老板娘欺负,和闺蜜去舞会也只能看着成双成对的舞者独自黯然离场。这种格格不入,正源自故乡无法让她找到自我。因为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恰好幸运地出生在可以安放梦想的地方

正如理解她的姐姐所言:在故乡我可以为你买一辈子的衣服,我愿意这样做的。但是在故乡我却买不起一个你想要的未来,这是我送你离开的原因。

而初到纽约的艾莉丝,和每一个初到大城市的我们一样,首先迎接她的,是浓郁的思乡病,和一份扑面而来的孤独感

她无法融入寄宿家庭的用餐对话,也因性格内向、腼腆害羞不会和顾客聊天而受到上司的批评。内心汹涌的委屈终于在收到家书那一刻崩塌,独自在卧室哭泣的模样像极了每个背井离乡的游子。

但正如那个一直帮她的牧师所言,思乡病就一场感冒,虽然让人难受,却总会过去的。

牧师帮她报了夜校的会计课,一次舞会偶遇意大利男孩托尼(艾莫里·科恩饰),都让她在布鲁克林开始有了“归属感”,美国似乎终于向她敞开了大门,正式欢迎她的加入。

而就在梦想开始扎根的时刻,姐姐离世的噩耗让她不得不动身回到家乡。

在动身之前,担心她不会再回来的托尼,坚持和她结婚,他的理由简单而刻骨:Home ishome

的确,回到家乡的艾莉丝,被久违的温情环绕,还有了一份体面的工作,甚至得到了当地高富帅吉姆的倾心,加上母亲想留她在身边的期望,故乡和纽约、家人和丈夫,都成了她心头天枰两端的砝码,无论哪端都举足轻重。

这也是很多北漂面临的问题:在家乡的平静安稳和远方不可知的未来之间,你会选择哪一个

很多人说,如果不是刻薄的老板娘的出现提醒了她小镇生活的另一面,艾莉丝一定不会再回美国。其实,回纽约只是一个时间问题,迟早艾莉丝心中对未来的渴望,会让她不得不再次踏上离开故土的那艘船。

故乡于她,是最熟悉也是最陌生的地方,是回忆中温暖的落脚,却不能是未来的寄托。

最后在去往纽约的船上,艾莉丝遇见了和当初的自己一样去美国寻梦的姑娘。像当初那个教会她“像美国人一样思考”的女孩那样告诉她:

你会十分想家,想得要命。你除了忍受这一切以为毫无办法。但这一切并不击垮你,终有一天,太阳会再次升起。

影片最后艾莉丝背靠高墙,身后是标志性的布鲁克林大桥,这里,才是能让梦想开花的地方。

就像《东京女子图鉴》中来自秋田县的绫,那么努力地在东京打拼,就是为了一定要在东京出人头地的梦想。

不管是东京、北京还是纽约,城市本身无对错,它既是造梦的机器,也是碎梦的刽子手。选择权从来都只在你的手上。

硅谷创业之父保罗·格雷厄姆曾说:伟大的城市对于不甘平庸的人有一种特别的吸引力,当你在一座城中漫步,你似乎总能听到这座城市在向你窃窃私语:别认怂,加把劲儿

你看,艾莉丝也只是生活在纽约的布鲁克林,也没有在纽约曼哈顿有五套房,但她有自己的坚持,自己的生活。这种生活,即使辛酸,也从来不会“假装”。

而嘴上说着逃离北上广身体却很城市的人啊,把这份无奈辛酸也当做人生调味品来品尝,才算是真正的忠于自己一起加油吧,一步接着一步,因为想要得到的东西,还有很多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