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问题 每周来信

每周来信:听话真的好吗?(1)孩子的作文成绩为什么不好?

2022-09-22  本文已影响0人  博苑云飞

在一次蒙氏培训中,一位来自河北的幼儿园园长,写了自己孩子的案例——

“从小到大,我都是一个‘听话’的孩子,也因此受到身边人的夸奖,于是变得越来越‘听话’。

2004年我创办了自己的幼儿园,2005年,我迎来了自己的第一个孩子。园所运转还不稳定,为了能全身心投入到到工作中,在孩子1岁3个月的时候便把他送回老家,由爷爷奶奶照顾,在此期间,我每周都会回去看他一次。

 转眼间,孩子到了该上幼儿园的年龄,我把他接回到了身边,因为园里老师一直不足,孩子也比较听话(我一直以听大人话的乖孩子的标准去要求他),也没有放太多精力在儿子身上。我白天带班,晚上还有要和孩子爸爸一起准备第二天的早餐,就更无暇顾及孩子,但他也从来不让我着急。吃过晚饭就回屋看电视,有时我忙完回屋时,儿子已经自己躺在床上睡着了……而我则满心欢喜,逢人便夸儿子“听话”。一直到孩子升入小学前,生活都这样继续着……

 2012年,孩子该升一年级了, 因为是城镇户口,孩子要到县城去上学,于是照顾孩子的任务又一次交到爷爷手里,老样子,一周回去看一次孩子。大概在孩子上学两个月后,偶尔会听爷爷提起,班主任反应儿子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经常走神。但看儿子每次考试成绩还好,又觉得孩子还小,我就没太在意。

 后来,儿子的成绩一路下滑,甚至出现了不及格的情况。问题还不止这些,到了三年级,我发现他的作文能力几乎为零。这让我猛然意识到问题严重了。于是我又去找老师沟通,得出一个结论“作文能力差的孩子就是书读的太少了。”“读书”这个我喜欢,我相信通过榜样的力量也一定能让儿子喜欢,于是我买了很多书来提供给他,希望他能爱上阅读,这样问题不就解决了。但问题并不像我想象中的那么简单,无论我这样努力,儿子对读书就是提不起兴趣……

 今天,听完蒙氏的教育理念,知道了一个人的自我意识的重要、知道了“听话”的评价标准是多么错误。可是,最宝贵的时间,已经过去。孩子自我意识的敏感期也错过了,对阅读有兴趣的时间已经一去不回了……”

云飞:

这真是一个非常令人遗憾的故事。但是,这样的故事,却在很多家庭当中,一遍又一遍地上演。

以“听话”和“乖”为标准来评价孩子,是普遍存在于家长和幼儿园当中的,一句“你听不听话”、“乖不乖”扼杀了多少儿童的天性。

早在100多年前,蒙台梭利博士就提出,在儿童人格形成的过程当中,“自我意识”的发展是非常关键和重要的。一个人的独立性如何?内心够不够强大?人格是否健全?都与自我意识的建立有关。

一个从小只会“听话”的孩子,从小按照别人的指挥、别人的意志行事的孩子,没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判断,不敢反对大人的决定,那么,他的性格往往是软弱的,内心不会强大。他可能乖巧、听话,可能是个好孩子,但同时也会唯唯诺诺、没有主见,保守和不自信,抗拒新事物,不敢冒险,也很难想象他会有出色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更不会有批判精神,不会是一个有胆识、有魄力、勇于打破外界限制的人。

这位园长的儿子,就是典型的例子。儿时乖巧的美德,到三年级才开始显露其弊端。为什么是在作文上发现呢?因为,作文和其他科目有所不同——作文需要的不是固定答案,而是表达与创造。而这一点,正是“听话”的孩子所缺少的。

俗话说,言为心声。作文是表达自我的一种方式,它最需要的是一个有想法、有观点、独立思考的人。

内心没想法,如何写得出作文?

胸中若无物,如何笔下有千言?

作文的本质是独立思考能力。

独立的本质是自我意识。

好的作文,不是因为华丽的辞藻。而是作者把自己的感受、观点,通过文字,传递给了别人。在这一点儿上,作文与美术、音乐、舞蹈有共通之处,那就是——

第一,都是表达自我的一种方式;第二,内在大于形式。

好的艺术作品,无一例外,都是由内在的真实情感所驱动,有着强烈的个性。比如那些传世的诗歌、舞蹈、绘画、雕塑、演讲,比如毕加索、梵高,比如李白、杜甫,这些大师们的作品都是极具个性的自我表达,它们被大家所难忘的,不是技巧上的娴熟,而是打动人心的个性。

没有个性和思想,就没有作文,也不会有伟大艺术。

听话真的好吗?这个案例给我们深深敲响了警钟——如果教育的目的不是让孩子成为“好控制”的人,而是成为一个真正的人,那么,家庭和学校,绝不可以简单地用“听话”和“乖”来评价孩子了,这必须做出改变。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