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读书书与书评

批判性思维在阅读过程中有多重要?

2018-12-28  本文已影响33人  北山麻雀

你看书时,有没有问过自己类似下面的问题:我为什么同意(或不同意)作者的观点?文章中支撑结论的理由是否充分?如果换一种结论是否也能成立?

这些看似较真的问题在阅读过程中非常重要,如果没有这些思考,就很容易掉进自欺欺人和人云亦云的坑里,我就有过这种经验,原来看过一本书,作者认为内向型性格的形成和遗传以及生理因素有关,她举了很多例子对这个观点加以说明,我当时觉得她说的很有道理。可过两天我又看了另外一本书,这个作者却认为,真正决定一个人性格的是父母的养育方式,而基因只能确保一个人不会长成猴子,对天性的影响少之又少,我同样也被说服了。

它们明明是两个互相矛盾的观点,但我在看书的时候竟然对两个观点都深信不疑。这时我想起了孟子他老人家说的话:尽信书,不如无书。一本书再好,我们也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要去辨别它的合理性,因为任何一个观点的背后都站着一个人,是人都会犯错,谁能保证摆在面前的这个观点就是正确的呢?

没有思考的阅读是非常危险的,尼尔·布朗《学会提问》这本书中,把危险程度描述的很到位:不管读到什么还是听到什么都一股脑的接受,久而久之习以为常,你就会把别人的观点当成自己的观点,是他人所是,非他人所非。你会沦为别人思想的奴隶。

所以我们要用批判性思维去看待一切观点。千万不要误解批判性思维,它不是较真或找茬,而是用中立的态度评估一切观点,是主动获取、独立思考的过程,而不是被动接受。

《学会提问》中把它分为弱势批判性思维强势批判性思维,如果我们用它来维护自己的观点,跟别人较真或找茬,甚至因此发生争执,那它就是弱势批判性思维。而强势批判性思维是用批判性的态度评估一切观点,尤其是自己的观点。

如何把它运用到阅读中呢?这要提到书中的另外两个概念:海绵式思维和淘金式思维。

海绵式思维,顾名思义就是像海绵一样不加取舍的吸收外界知识,它能帮我们积累很多知识量,但也会让人缺乏主见,对看到的东西深信不疑。采取这种思维方式阅读的人,通常习惯一字一句的看书,生怕遗漏书中的某些知识点,对书中的内容不做评价,只是纯粹的接纳。就像上学的时候,书上写了什么就是什么,老师说了什么就信什么。

和它相对的是淘金式思维,也就是批判性思维,要在一堆信息中辨别出最有价值的加以吸收,这就要求我们不断质疑作者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是否合理。用这种思维方式去浏览网页,会发现很多观点是经不住推敲的。

显然通过淘金式思维获取的信息更有质量,但海绵式思维也有它的价值,它们是互补的。

就拿阅读一本书来说,一本书的内容也遵循二八定律,精华部分大概占全书的20%,这时候就需要淘金式思维来找出这20%,再结合自己的见解得出新结论,才不会“是他人所是,非他人所非”。同时我们也需要海绵式思维扩大知识面,才能有辨别是非的能力。况且,想在淤泥里淘出尽可能多的黄金,首先这块淤泥得够大才行。

我看过一些人,听到别人一年阅读几百本书,就想方设法的提高阅读速度,增加阅读量,其实没必要在这方面跟别人比,看书不是为了跟别人炫耀“我今年看了300本书诶”,它只是个工具,重要的是在阅读过程中形成了多少自己的见解,又践行了多少。

即使对于没有阅读的习惯人,批判性思维也必不可少,因为阅读之外,我们每天还会浏览那么多信息,接触那么多人,一不小心就会让别人牵着鼻子走,而真正能体现一个人价值的东西,往往都是独立思考得来的。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