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介——读《看得见的与看不见的》(三)
这一章简直是穿越时代的争论了 —— 如果联想到最近的平台经济讨论、魔都的各种案例等等。上来作者先进行了定义:
给社会下个定义吧:社会是人们相互提供的所有服务的综合,无论这种服务出自于强制还是自愿,强制提供的就是公共服务、自愿提供的就是私人服务。
马克思说:“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社会人,有了社会才是人,不然就只剩下动物精神了。
那么为什么会有公共服务和私人服务之分呢?表面上来看:
公共服务是由法律所强加或管制的。
但是为什么强制呢?作者没有解释,但是认为:
这种服务相对稳定,一般都不太容易随着需求的变化而变化。
然后对其评价不高:
即使已经没有任何实际用处而完全成了公共祸害,却仍然可以大言不惭地自称为公共服务。
所以相对于私人服务:
前者通常都是静止的如死水一潭的,而后者则遵循着进步的法则不断改进。
而且:
公共服务部门已经因为过度的扩张导致了资源的大量浪费。。。
这是另外一种“看不见的” —— 但是:
很多现代经济思想流派却把这些糟糕的现象归罪于私人服务部门,他们企图转变这些职业所发挥的功能。
他们怎么做呢?
这些思想流派在攻击他们所说的中介的时候简直是义愤填膺。
他们强烈地要求消灭资本家、银行家、企业家、商人和小店主,指责这些投机分子横插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想两边都榨取钱财,缺没有为生产者和消费者增加任何价值。
然后呢?讽刺的是:
说起来这种中介的职能好像不太容易彻底消灭,于是,改革家们宁愿由国家负担起中介的角色。
反事实的思考告诉我们,这:
刻意掩盖如果取消中间人他们将向国家支付什么。
这里的他们是指“公众”。
但是,“横插”的价值是什么?
- 从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角度来看,更多的是除了商流之外的所有流
- 背后就是物流费用,以及经济学上说的
- 消费不耐带来的跨时间资金成本,以及讯息费用
- 其另外一层意义在于价值的从新分配,典型的表现就是地产价值的平权,因为
- 商流基于居住位置,但是人口的分布不代表物产的分布,需要根据交易从新分配价值,那么
- 中介创造了新的交易模式,就从新分配了价值、甚至创造新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