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散文365父母阅读帮

无条件的爱,到底该不该给孩子?《关键期关键帮助》对吗?

2022-01-25  本文已影响0人  凯文讲书

李跃儿老师在《关键期关键帮助》中反对父母给与孩子无条件的爱,

而樊登老师在《陪孩子终身成长》中提出养育孩子的三根支柱之一,就是无条件的爱。

那么到底哪本书是对的呢?

到底父母该不该给孩子无条件的爱呢?

-1-《关键期关键帮助》的观点

这本书认为“无条件的爱”就是:

父母认为自己做的所有事情都是对孩子好,都是在爱对方。但很多时候我们在爱的感觉引领下为被爱的人做的事,却对孩子没有益处。

书中列举了六种错误的无条件的爱:

一是公式化的爱,是父母用大脑想象出一种爱的模式,需要用的时候就照搬出来。

父母不去修炼自己,使自己找到真正的心灵深处的爱。而是随时表演这种爱的公式,用它来驱除自己内心的恐惧,使自己认为自己已经在爱孩子。最主要的心理包括自己工作太忙心存内疚想弥补孩子,或者内心刁蛮但想表现出自己爱孩子,又或者从小矫情想把孩子当成配角帮助完成自己好妈妈的形象。

二是求助型的爱,自己被娇惯养大惧怕挑战,把希望受到保护的欲望转化为对孩子的行为。

父母动不动就抚摸孩子,觉得只要和孩子在一起,就会感到舒服美好。他们拿走孩子的可爱,去填充自己,而不是给孩子力量,结果就是孩子过于依赖父母的怀抱,失去了探索和工作的兴趣。

三是焦虑型的爱,内心自己焦虑,又把自己的焦虑源转移到孩子身上。

父母会把童年的焦虑和恐惧投射到最重要的事情上,即孩子身上。他们以为自己的担心全是为了孩子,见了孩子就把所有受伤害的机会都说一遍。反而让孩子成为受伤害的狂想者,对伤害非常敏感。

四是仆人型的爱,感觉要像对上帝那样对待孩子。

过于重视孩子的后果是,孩子认为自己是世界主宰,以为全世界的人都会这样对他。往往一碰到别人的不平等态度,就觉得受了委屈和伤害。无法成长利他精神,不会关心别人与别人很好相处。

五是偏执袒护型的爱,认为爱就意味着天天围着孩子转。

父母见不得孩子受苦,只要孩子碰到困难一哭,就立即妥协。但是孩子成长需要磨砺和考验,这样的父母剥夺了孩子学习的机会。

六是过度保护型的爱,忧虑孩子遇到各种危险的事。

父母总是给孩子心里,烙上这个世界是危险的印迹,结果孩子变得过于依赖家长,对危险过于敏感。

《关键期关键帮助》认为爱是一种决心,等于意图加行动。而让孩子人格完善心理健康的意图才是关键。这种意图再加上为达到这一目标的行动,才是我们对孩子的爱。

-2-《陪孩子终身成长》的观点

这本书认为无条件的爱就是:

对孩子的爱里没有交换、没有恐吓、也没有威胁,但是要有边界。

没有交换,指父母不应该给对孩子的爱上附加条件,比如成绩好了、表现乖了父母才爱。当爱附加了条件,孩子就会为了条件、奖励去努力,反而会丧失了生活种最重要的东西,比如求知,比如内在的动力。

没有恐吓,指父母不要恐吓孩子,比如上学有多难,生活有多危险,作业做不完、考试考不好就如何如何。最重要的是调动孩子内心自主成长的力量。

没有威胁,就是不要对孩子说“你这样做,我们就不爱你了”这样的话,使用“不爱”语言,孩子可能会不再告诉父母自己遇到的困难。

有边界的爱,不是溺爱。溺爱是孩子无论做什么,家长都支持。有边界的爱要包含父母一定要矫正孩子错误的行为。但在矫正后记得说一句“我们永远爱你”。

《陪孩子终身成长》认为,父母给孩子无条件的爱是孩子心中能量的来源,是要孩子确信自己是被爱着的,自己具备爱的能量。

-3-两者的区别

《关键期关键帮助》反对的无条件的爱,是反对爱没有意图(公式型)、附加条件(求助型)、没有边界(仆人型、袒护型)、没有自主(焦虑型、过度保护型),是反对溺爱。也就是爱要有边界的条件。

而《陪孩子终身成长》提倡的无条件的爱,却是在爱有边界的基础上,要求父母的爱不附加交换条件、不威胁、不恐吓。

所以二者说的是同一回事,只是在强调不同的部分而已。

也就是说,《关键期关键帮助》反对无条件的溺爱,即爱要有边界;但《陪孩子终身成长》提倡在有边界的爱上,不要再附加其他交换、威胁、恐吓的条件。

归根结底,两本书提出的无条件的爱就是:

溺爱有边界,关爱无条件。

希望父母们都能在培养孩子的道路上,

抛弃溺爱,找到关爱,成就真爱。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