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玥姗老师实践应用智慧分享 妈妈,这是你的一个缺点】
那天,在接孩子(七岁多)放学回来路上,太阳有点大,我说,哦 ,今天妈妈终于记得给你带来帽子了,现在给你带上吧?因为前几天一直忘记把帽子带出来。孩子说,不用了,这里有点阴影。我说,带上吧,一会那边太阳很晒,而且,我好不容易记得带出来。孩子说,不用,我已经习惯了。我还不死心,说,会晒伤的,带上嘛。孩子烦了,认真地说,妈妈,我都说我已经习惯了,你总想把你认为好的东西给孩子,这是你的一个缺点!
我一下子愣住,一时不知道说什么好。因为,我从来没有想过把好的东西给孩子会是一个“缺点”!这怎么能是缺点呢?难道不是优点吗?!
我想了想,问孩子,你怎么认为妈妈想把好的东西给孩子是缺点呢?孩子说,因为我不需要呀!我说,因为你不需要,你觉得很不舒服、很烦是吗?孩子说,是呀!你都不问我想不想要就给我,就像上次给我穿衣服、让我喝牛奶、让我把饭吃完,还让我。。。哦,敢情孩子这种想法已经很久了,所以今天情绪才会这么爆发出来!
这里调查一下,像我一样,一心想把好东西给孩子的爸爸妈妈有吗?我相信100%的爸爸妈妈都会回答说:有!是吗?天下父母都是一样的心,都想把自己认为最好的给孩子。然而,我们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这是孩子需要的吗?是孩子想要的吗?当父母这样自认为是爱的给予,会不会给孩子带来压力?会不会让孩子无所适从?孩子如果内在有力量,像我家孩子一样敢于表达,敢于拒绝,那还罢了;如果孩子习惯于听父母的话,那会是什么样子呢?我联想起我的大女儿,就是在我自认为是为她好的的“给予”,她听话的“接收”下,最终出了状况,走不下去。怎么样的“给予”呢?除了生活上的,最主要还有智力方面的投资,从小的舞蹈、钢琴、画画、英语、奥数等兴趣班,中考结束之后整个假期的全科补课,以及雅思英语训练,高中以“复旦”为导向的高考目标,等等。这是多大的教训呀!
庆幸我家小小孩儿这样一句话的提醒,让我看到自己这几年的学习成长,与孩子高情商的互动方式,有很好的效果:让孩子内在有足够的力量,让孩子觉得周围环境足够的安全,让他敢于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敢于拒绝他不想要的东西;也让我始终保持觉知,很快从这一句话中觉察和了悟到很多潜藏的东西,让我很快做出调整,以更好的方式再去和孩子互动。
“妈妈,这是你的一个缺点”,希望这句简单幼稚又发人深省的话,给到我们广大父母更多的觉察和探索,给到我们更多的思考,让我们的亲子关系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