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读《给教师的建议》第54章

2023-01-08  本文已影响0人  南山lyh

一、摘录

1、儿童在入学的时候是带来渴求知识的火花的,但是这点火花很快就熄灭了,而产生了教学上最凶恶,最可怕的敌人—儿童对学习的冷淡态度。

2、为了使儿童有强烈的学习兴趣,就必须使他有一种丰富多彩的引人入胜的智力生活。

3、要使小学生的智力生活丰富多彩,就必须保持思考和记忆的和谐……首先,要使儿童善于思考,积极主动的去获取知识,寻根究底的去探索真理,在认识的世界里去漫游。

4、一个人由于看见世界,他就不会成为消极的观察者,而是成为真理的发现者,由此便产生了活的思想。

5、一个人勤于思考,能靠自己的努力去发现真理,他也就会巨大的积极性和强烈的兴趣去感知和识记。

6、通过阅读而激发起来的思维,好比是整理得很好的土地,只要把知识的种子撒上去,就会发芽成长,取得收成。

二、我的思考

1、这一章是在上一章的继续,上一章讲的中学生的学习愿望,而这张长的是小学生的学习意愿。

2、两章之间有相通的地方,他都遵循了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学循环。即学生通过深刻的思考或者克服困难,获得高度的自尊,然后想成为大写的人。

3、这章也从多个方面讲了如何激发小学生的学习意愿。比如乐观的感知,让小学生对于学习有一种乐观,积极向上的态度,还有丰富多彩的智力生活和精神生活,在这里,苏霍姆林斯基主要讲了记忆和思考的和谐,以及如何对学生进行思维课的训练。最后他还讲要把学生的引向阅读,尤其尤其是独立阅读,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智力生活,也可以对学生人格的引导。

4、什么是思维课?他对思维课的作用做了深刻的见解,他认为思维课可以让保持学生好奇的火花,可以让学生不断思考,发现真理,从而对知识产生强烈的兴趣和调动,极大的积极性。

思维课主要针对的是小学低段,主要是到思维的源泉那里去旅行,主要针对的是带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让学生发现那种形象的多彩的世界,从而,引发学生的思考,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从而对学生的思维进行积极的开发引导。

三、魏老师梳理的想要几点

1、精神生活和智力生活

精神生活针对的是人,指向的是幸福;生活针对的是事,指向的是成功。

由此他指出,我们很多家长面对孩子是单向度的,把成功看的很重要,而对孩子的精神生活却没有深刻的把握,所以说二者缺一不可,也不能偏废。

我们今天的校园精神生活和智力生活都是缺乏的。精神生活没有丰富多彩,而智力生活呢?只是体制化,还更多的是背诵记忆。

2、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学循环

思维课——读写自动化——第二套大纲——第一套大纲——成长性思维,从精神生活到智霖生活,再到成为大写的人,完整的教育学循环理论。

干老师已经超越了教育学循环。课程超越课堂,用共读共写来构建和谐的教育环境。这些时间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对苏霍姆林斯基的超越。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