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明说案例63期

2017-12-14  本文已影响0人  梁琰

天天熬到11点但效率不高,小考还行逢大考就糟糕

今天的案例是一个初一女孩儿。主要问题是每天写作业到深夜11点,特别认真的听讲、做笔记,小考还行,一般错个一两道题,但碰到大考就错很多。妈妈认为孩子学习效率不高,反应慢,学得不灵活。妈妈想问是心态问题还是学得不扎实。

久明老师在解答的过程中问了几个问题:
妈妈回答的内容大致如下:
根据妈妈的回答,久明老师给出的判断是:

能力、态度、方法是决定孩子学得好不好的三个原因。
小学阶段主要是孩子的模仿和机械记忆能力,而初中阶段对孩子的抽象逻辑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而这个孩子态度没有问题,主要是能力和方法的问题。她的能力主要停留在小学阶段的模仿上,只记住了点,可以照葫芦画瓢,但做不到举一反三,综合运用能力、变通能力较弱。尤其是越听话的孩子越缺乏创造性。

基于此,久明老师给出了几点建议:

1、理解和接受她的苦衷,不要太去指责。因为她已经足够努力。越去埋怨她,她越着急,而且她胆子又小,每说她一次她就自我否定一次,越怀疑自己就越紧张,越紧张思维越局限,东西学得就越死。
2、不要多做题,更不要拔高补课,这些方式都是徒劳,甚至适得其反。因为每多做一篇题纸对她就多增加一次负担。她只是为了做题而做题,并且她要生硬的记忆每一道题,脑子里都是装的各种散在的题,所以考试的时候她做得比较慢,原因就是她见到题时不是去分析而是去回忆。看她做的题与以前的哪道题能靠上。随着课程难度的加深,内容的增多,越往后她越吃不消。
3、对待这样的孩子,就要从根基抓起,具体做法:
①孩子每天写作业前,妈妈与她做个规划,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比如按照语文、数学、英语的顺序。
②正式落笔之前,要对基础知识复习三遍。拿数学举例,第一遍让孩子站在妈妈面前复述白天老师讲的内容,看孩子不经过提示能回忆出多少。第二遍拿出笔记和教材,让孩子再仔细看一遍,确定孩子记住后进入第三遍。家里准备一个白板,让孩子站在白板面前,给妈妈上课。要像老师一样给妈妈讲解当天的知识点。此时妈妈就公式、定理、立题等作深入的提问。比如,公式都在什么情况下用?把立题换多个角度会怎样?等等。
③完成上述复习之后再来看作业。不要急于从头做,而是快速去看整篇题纸,然后进行归类。看整篇题纸中有几个类型,按类型想解题思路,最后再按不同类型着手去做。
要想让孩子提高,必须按上述方式去做。哪怕天天作业完不成哪怕留三套题只能完成一套,也要搞这种特殊化。一定要让孩子把基础知识吃透,通过反复思考让孩子把思维打开,至少要一年时间才能把这种孩子训练出来,而且要马上行动,否则到了初二再来行动就来不及了。
后来孩子妈妈反馈说,孩子最喜欢的就是讲课,讲着讲着就给她讲明白了,希望孩子妈妈能顶住压力,坚持下去。

我的感受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