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同城、BOSS直聘......你所熟知的招聘网站,为什么都沦
58同城的沦陷已经远非一日,十个用户九个骂街,想必大家也已是深有同感,这是互联网公司严重早衰的先兆。以前的58,求职者是在一堆好人里识别骗子,现在则是试图在一堆骗子里找出好人。前者尚有可医之理,后者则已入膏肓之地。
想当年,58同城荡平群雄,在招聘市场上与赶集、智联鼎足而三,姚劲波是何等的意气风发、风头无两,颇有“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气势。
可转眼间,当年叱咤风云的姚某人,也变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58同城的烫金招牌,早已是斑驳不堪,平台也变成了一尊“泥土其外,粪水其中”浑身散发着异味的颟顸怪物。企业用户骂他吃相难看,求职者骂他坑蒙拐骗,可谓是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但这却一点都没有冤枉它,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就招聘板块来讲,58同城的虚假信息绝对不会低于90%。甚至从求职者用户的真实使用感观上来说,这个比例要无限趋近于100%。有人或许觉得这有些夸张,但这只能说明你不通内情而已。
58同城的虚假招聘信息大致可以分成两类,分别是“虚”的信息和“假”的信息:“虚”指的是不完全真实,“假”指的是完全不真实。
“假”的那一部分,往往是挂羊头卖狗肉,借招聘之名行诈骗之实。这一类信息的背后,是一条条游离于法律红线内外的诈骗犯罪产业链,以及无数个被欺诈、被蒙骗、被侵害的深刻教训。
经常从事诈骗活动的朋友都知道,江湖传闻“北58,南闲鱼”,这都是网诈行业的流量渊薮。虽然一直都在挨骂,可是从来没有让我们的网诈朋友们失望过。
比如这些年闹得比较凶的缅北电诈园区,很多人都被骗过去失去人身自由,经受着身体和心理的双层折磨,这个能异常撩动我们民族感情的深刻教训,其中就不乏58同城们的功劳。除此之外,“假”的招聘信息往往会被包装成各种安全且富有诱惑力的工作岗位出现在求职者的面前,从而达到他们实施不法侵害的目的。
这其中包含但不限于:
线上兼职、手工活加工、以招募合伙人为由骗取加盟费、以招聘高端人才为由骗取培训费、试用期内恶意辞退员工骗取免费劳动力......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他们做不到,各种各样的骗局我们都能在58同城这一类平台上找到。
然而,最让我们熟悉乃至于习以为常的,还是平台中那些“虚”的、不完全真实的招聘信息。
想必大家应该都有所察觉,我们在平台上看到的几乎所有的招聘信息,或多或少的都会带有某些不真实的要素,这些要素集中体现在公司实力、综合薪资、薪资结构、转正标准、考核机制、福利待遇、工作时长、社保缴纳、晋升机制等方面。
其中最为普遍的当属与薪资相关的招聘要素,写到这里,我不由得想起一个真实的段子:
有个朋友向我抱怨,说网上的招聘信息实在是太不靠谱了,个个工资都写的很高,结果综合薪资3000-8000元的,真实工资也就能拿个3500元左右。最后他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对于网上的综合薪资区间,要选择下限作为参考标准。
我不禁苦笑,说他是少见多怪,下限能靠得住已经算是很良心了。我自己接触过的一家本地规模不算小的公司,在各大平台的招聘信息中,综合薪资都是6000-12000元,结果真实的工资水平只有2800元左右......相信很多人对此都有同感,以小见大,58同城们的招聘信息有多不靠谱也就可想而知了。
所以稍有网上求职经验的人,对网上的招聘信息的基本要素都不会太当真,一般都会下意识的在心里打个折扣,然后再作为真正的参考标准。当这种思维变成一种常态,就会在求职者心里留下“平台招聘信息都是虚假”的刻板印象,从而造成了求职者对于平台和招聘企业的不信任。
究竟是什么造成了这种恶果?
我们换一个角度思考,假如某位公司的HR对这种虚假招聘不以为然,坚持要在平台上发布精细且真实的招聘信息,能否改变这种现状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这样做的唯一能换来的,就是低效率的招聘成果和高昂的招聘成本。
这是“劣币驱逐良币”的必然结果,因为即便你的招聘信息是真实的,人们却很难相信一片虚假的环境之中会产生真实的种子,就像人们很难相信“一个土匪的名字会叫牧之”一样。人们想象中张麻子,脸上就应该是有麻子的。
在求职者用户的刻板印象影响下,即便你发布的是完全真实的招聘信息,可他们还是会惯性的对你发布的招聘信息在心里打上一个折扣,然后才作为自己的参考标准。我们可想而知,在一群动辄大几千上万的高薪招聘信息中,只有你傻乎乎的写着月薪四千,当然就不会有人对你发布的职位感兴趣。
在这种情况之下,平台自然也不会给你匹配更多的曝光量,这就意味着花了同样的钱,你只能买到别人几十分之一甚至更少的曝光量。也就意味着,你招到一个人的成本,是别人的几十倍甚至更多。试想一下,如果你是这位善良的HR,你的老板会不会认为你很无能?
商业的本质决定了没有人能真正的“出淤泥而不染”,在不合理的顶层设计之下, 所有的参与者都只能沤在片已经腐败的泥塘里腐烂、发酵,直到所有的参与者都与这潭烂泥塘融为一体。而粪水里长不出鲜花的,即便是有鲜花的种子,也很快就会被溺死。
所以,同流合污、发布虚假的招聘信息才是符合商业利益的最优解。
于是,整个网络招聘体系就变成了一个死循环。
招聘者为了降本增效,不断地发布虚假、美化的招聘信息,从而获取更高的曝光量与关注度。长此以往,部分真实的招聘信息,就被掩埋在无数虚假的招聘信息当中,导致所有招聘者只能跟着发布虚假信息。
由此酿成的恶果就是,当整个平台、整个体系都充斥着虚假的时候,会造成求职者对平台和招聘者的不信任,最终导致整个招聘体系变得越来越低效。相信很多通过平台招聘的HR都有一个强烈的感受,那就是平台的曝光量虽然很多,但是求职者沟通的意愿却是越来越低,所以很多HR都在抱怨招聘太难,殊不知这正是他们自己竭泽而渔的恶果。
除此以外,虚假的招聘信息还有另一个副作用,那就是增加了招聘者的工作量。这个很容易理解,假如整个网络招聘的体系是健康的,所有人发布的招聘信息都是真实且详尽的,那么前往公司参加面试的人应该是很精准的。换言之,我能接受这家公司的真实情况,我才会去参加面试。
而目前的现状,由于招聘者发布的信息都是虚假的、带有水分的,所以他们只好采取广撒网的招聘策略——也就是不管合适还是不合适,尽可能忽悠更多的人去参加面试,从更大的基数中挑选合适的人录用。
所以我们会发现另一个现象,当你通过平台或电话跟招聘者沟通时,他们对于你提出的很多问题往往会支支吾吾,明明心里很清楚却不愿意告诉你。原因就是,一旦他在线上告诉你实情,你有很大的概率就不会再去参加面试——因为只有面对面,在遇到合适的求职者时,才能做到有效的洗脑说服。
这同样是他们在当前现状之下符合自身利益的最优解,但同样也是引鸩止渴的策略,因为这只能进一步增加求职者用户对于他们的反感和不信任。
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意识到,很多招聘公司的线上邀约,是带有某种恶意和欺骗性的。明明可以先通过线上或电话的方式,先尽可能的彼此了解,然后再选择是否参加面试。可他们丝毫不顾及会不会给求职者造成麻烦,只是卖力的忽悠你过去面试,当你好不容易赶到公司的时候,可能又会被三言两语打发走。
所以,看似繁荣的网络招聘市场,实际上已经是一个变态、非良性的死循环。58同城们光鲜的外表下,内部其实已经是腐朽不堪,在互联网公司此起彼伏的年代,可能只需要加上一点创新就能把这些老东西踹倒在地。
对于这一切,街坊邻居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多好的取而代之的机会啊!
于是在魏、蜀、吴多年争斗已疲惫不堪之时,BOSS直聘毫无悬念的在旁边踢出了重重的一脚,它高举着“BOSS直聘里有BOSS”的鲜明旗帜,对58同城这些老东西们进行了无情的讨伐。
这一脚虽然没有来个“三家归晋”,可依旧是产生了不小的真的震动,对“58体系”心生厌倦的用户们纷纷改换门庭,让BOSS直聘短时间内获得了巨大的用户量,从而改变了网络招聘市场的势力格局,从原来的“三分天下”变成了“二分天下”,而上一任霸主58同城俨然已落下风。
现在提起58同城(赶集网),在业界已经变成了低端招聘的代名词,大多数企业都已经转移阵地,只有劳务派遣这个群体还在乐此不疲的坚守阵地。
然而几年过去了,虽然势力格局发生了变化,原来的“58体系”却丝毫没有改变,只不过对58同城的骂声似乎小了一点,原因是都转过来骂BOSS直聘了。
BOSS直聘真的就比58同城好吗?答案是否定的,不仅如此,BOSS直聘的崛起比58同城多了一份阴损。就好像三国乱世之时,大家都在骂曹操是“奸雄”,结果突然冒出来一个司马懿,一副大奸似忠的姿态统一了三国,却给人民带来了更大的灾难。
走了张王李,来了赵钱孙,除了姓不一样,别的好像没什么区别。但人们更多的感受是,走了李自成,来了张献忠。虽然都是流寇,但李自成至少还有个“迎闯王,不纳粮”的政治口号,张献忠却是个地地道道的杀人魔王。
BOSS直聘实际上是靠一个低级的谎言窃取了原来的“三分天下”成果,如果说58同城最终把网络招聘市场变成了一个腐败的烂摊子是能力不济,而BOSS直聘的趁势而起则是明目张胆的趁火打劫,而它赖以打劫的资本就是一句彻头彻尾的谎言。
就像黄四郎脸上没有“四”、张麻子脸上没有麻子一样,BOSS直聘里面自然也没有BOSS,因为BOSS直聘里没有任何一条规则规定,平台的招聘者只能是老板本人,企业也不可能因为换了个招聘平台就自觉地让老板亲自下场招聘。
体系还是那个体系,用户还是那些用户,只不过是从58同城变成了BOSS直聘。谎言还是那些谎言,印象还是那是那种印象,不管是招聘者还是求职者,都不可能因为换了一个平台就莫名其妙的产生了信任。
所以,当谎言被戳破的时候,原来轰向58同城的口水炮火,现在自然要轰向BOSS直聘。不过人家BOSS直聘甘之如饴,一点口水换来一家上市公司何乐而不为?
事实上,虽然“死而不僵”的58同城因为其日益坍缩的市场比重而疯狂攫食,但BOSS直聘的吃相一直都比它要难看的多。除了一开始打着免费低价的旗号抢占市场以外,在有了一定的用户基础之后,就开始疯狂的收费变现,而58同城至少现在还能发布免费招聘信息。
我们之所以觉得BOSS直聘要比58同城靠谱一些,一是因为BOSS直聘的广告洗脑,给我们留下了这种印象;二是因为很多思想滞后“低端求职者”都沉淀在了58同城,让骗子们有更大的发挥余地;三是因为BOSS直聘使用成本太高,让很多习惯免费割韭菜的骗子望而却步。
这其中,没有任何一条原因是因为BOSS直聘的审核和监管机制,因为它的运营逻辑跟58同城没有本质性的区别。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它只是换了一个马甲的58同城而已。如果他敢大喊一声“我胡汉三又回来了”,大家自然能认出来它的本来面目,可这不符合BOSS直聘偷偷摸摸的阴谋风格。
当然,这也不能完全怪他们,毕竟资本是趋利的,合理合法的为自己赚钱本就无可厚非,更何况网络招聘这个行业的性质,决定了一个巨量用户的招聘平台很难打造一个完美的顶层设计。
因为对于增量的管理不是简单的累加那么简单,量变产生质变是颠扑不破的真理。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地上有一只蚂蚁你不会放在眼里,有一百只蚂蚁虽然会引起你的注意,但是你同样不可能放到眼里,因为这在你的控制范围以内,你可以随时想办法处理掉它们。
但是如果有15亿只蚂蚁呢?这么大的群体足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将一头大象啃为白骨,这就不是一个人的能力可以处置的威胁了。
假如你有一家人力资源公司,如果你只为某一家公司招聘,你可以做到让甲方和每一个求职者同时满意,如果是一千家、一万家呢?
所以“58体系”的顶层设计存在一个巨大的漏洞,作为一个面向全国的开放式巨量平台,当用户量达到一定的体量之后,它就不可能对所有招聘信息及信息发布者做到有效审核和监管,这自然会导致泥沙俱下、骗子与好人同在,从而激活了“劣币驱逐良币”的破窗效应,所以目前这种现状是必然会产生的结果。
BOSS直聘的临门一脚,之所以没有把已经腐朽的58同城踹死,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因为BOSS直聘是在“58体系”的顶层设计之下出生的——一个人是很难一脚把自己踹死的!
想要填补这个巨大的漏洞,其实非常简单,那就是不要做开放式的巨量平台,成立一个相对小众的优质企业联盟,对每一个招聘的企业进行考察与审核,从而形成地域性的品牌效应。这样一来,就可以解决“58体系”中致命的审核监管问题,这也是嘉祐人力资源管理有限公司成立的初衷之一。
然而,我上面说的这个模式,对于资本操控的互联网巨兽来说是不太可能实现的。因为对于一家资本控制的互联网公司来说,他们首要的不是提供什么样的优质服务,而是尽可能的获取更大的用户量以提高公司的估值,从而达到上市融资变现的目的。
所以,在目前的“58—BOSS体系”之下,看似风风火火的网络招聘市场,带着无数招聘者与求职者困惑与无奈,也暗藏着巨大的风险与机遇。
骗子与体系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