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外教汉语,“热心”绝不等于“专业”
五月的第二个星期五,雨后初晴的早晨。太阳的光线温暖柔和,隔着嫩黄芽尖的枫树枝桠洒下来,洒在阳台外葱绿一片的草地和花坛里高高举起花苞的牡丹芍药上,洒在栏杆边爬满的金银花藤上,空气青葱而明亮。
春季学期进入尾声了,暑期的工作还没开始,从今天开始的空档期,我应该有两三周比较自由的时间,没有什么事迫在眉睫的了吧。捧着一杯茶,坐在阳台上,坐在这一团温暖和煦的春色里,心情和周围一样安静。看小松鼠竖着蓬松的尾巴,从一棵树干跃上另一棵树干,它偶尔停下来向我的凝注,那灵活乌亮的眼睛抛出的神色,几乎是妩媚的。
客厅里电话铃骤然想起,惊动了小松鼠的旁若无人,也惊动了我的闲适。
是王老师从外州打来的电话。王老师从前在国内教了十几年幼儿园,两年前移民到美国,正赶上当地有人要筹建一所以教汉语为主的小学生课后辅导学校。王老师的英文程度有限,出资办学的人没有教学经验,两下里取长补短,搭档办起了这所学校。
在王老师定居的地区,人们的生活水平比较高,一般的中产阶级家庭大多是双职工,但当地学区没有校车接送学龄孩子们上学放学。因此,王老师他们提供放学后免费接送学生到辅导学校的服务,解除了很多家长的后顾之忧。趁着汉语教学蒸蒸日上的发展势头,他们的办学过程从一开始就很顺利,学生的注册人数每学期稳定增长。
我和王老师从未见过面,一直是电话联系,无非是讨论教材选择、课程设置、教师培养之类的问题。可今天她这通电话的内容,却与这些毫无关联。
她说,昨天下午,他们那辆18座房车照例把学生接到辅导学校。孩子们下车后司机倒车,撞上了车后一个10岁的小男生,那孩子当场身亡。
我毛骨悚然,第一个反应是大叫:“孩子们刚下来,他倒什么车?!”
“唉!他想把车停到停车场去,谁知道……”
“大门口也没有人接下车的孩子吗?”我问。
“原来是安排有的,后来……”
后来以为不会有问题,就懈怠了。我默然,因为不知道还能说什么。如果大门口有人监护,如果事先规定孩子们统一在停车场下车,如果……唉。美国普通学校里每逢上学放学的时间,所有出口、路口一定有人监护,过往车辆的路线、车速也严格控制,年年月月一成不变,不是没有道理的。因为一旦出意外,只要瞬息之间,就可以造成根本无法弥补的错误。
辅导学校已经关门停课,他们几个主要负责的老师下午要去看望那孩子的父母。“我不懂美国人的风俗,你看带些什么去比较合适?”她问我。
“……带百合花吧,白色的,”我叹息。带什么比较“合适”?!事实上父母失去孩子的心永远都无从安慰,无可安慰,带什么都不可能“合适”啊。我的心脏绞扭成一团,卡在喉咙里咽不下去,又吐不出来。
10岁。那孩子才10岁!这种完全不应该发生的事情,据说可以称为“意外”。但是,既然要办学校,司机安全意识的基本训练,孩子们进出学校的流程,本来都应该是早早放在“意中”的考虑,形成严格的制度,不是吗?!
小松鼠在草丛里觅食,两只小小的前爪刨来刨去。忽然间迅速地跳起来,向新发现的同伴的方向跳跃而去,轻盈、活泼的姿势充满着昂扬、旺盛的生命力。而在某个遥远的角落,一对不知名的夫妇,此刻正在为他们刚刚失去的爱子伤心欲绝。一个原本同样昂扬、旺盛的生命,被如此无辜地丧失了轻盈、活泼的权利,而这种丧失,源于一些热心于汉语教学的人们的无知和轻忽。
半个世纪以来,华裔移民在美国开办中文学校,起初只是为了让自己的下一代有机会学习中文,接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完全是非营利性质的。如今西方世界对汉语和中国文化有了更多的关注和认同,“汉语教学”作为一个迅猛发展的领域 ,就蕴藏着“商机”,也蕴藏着“利益”。
中文学校的办学主体和形式走向多层次、多样化,有利于培养双语或多语精英,营造开放多元的文化氛围,同时扩展、深化中西文化交流的层次和层面,这是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在这个趋势当中,争先恐后之余泥沙俱下,瞄准“商机”的办学目的虽无可厚非,却到底令人担忧。在这个问题上,汉语教学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成为这个行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核心内在因素。
然而,真正认识到这个”综合素质”的构成必须包括什么内容的人,太少太少了。
明天。“海外华文教育发展高端论坛” 就在明天。我从来没有像此时此刻这样,如此清晰地认识到自己肩上的责任重大。
随着美国汉语教师从业资格评定标准的逐步规范化,培养合格汉语教师的工作绝不能只着眼于对教师专业知识技能的训练。美国各级各地政府的教育事务管理和监督,早已形成了一整套的法律、法令和行政法规。督导未来汉语的教师们熟悉和了解这些规范性文件的内容,养成照章办事的高度自觉,对提高汉语教师队伍整体的综合素质,建立并提高各类中文学校,尤其是民办中文学校的质量和信誉,具有严肃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