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随记

解决问题的关键

2021-08-14  本文已影响0人  邢军成_2020强化班

            不要企图学会一些思维模型就能够获得对应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不科学也不现实。绝大部分的回答都在谈各种有用的思维模型,但那些都是锦上添花的工具,并不是构成我们分析问题能力的基石。

一、到底什么是问题?

清楚问题本来的定义对于我们解决问题而言至关重要。

1.按目标分类

这也是我想大家最为熟悉的定义:问题即落差。 我在Wiki百科上找到的问题的关键要素也是如此:

期望。你希望事情是什么样的?

现状。实际目前的情况是什么样的?

期望和现状之间的差异——构成问题。

【追求理想型】【恢复原状型】和【防范潜在型】

(1)对于追求理想型的问题,我们的关键问题是【怎么设立合理的目标】。

比如说SMART原则等等一系列思维模型,

(2)对于恢复原状型的问题,我们的关键问题是【怎么分析对应的原因】。

2.按照结构对问题分类

我们遇到的问题按照“模型与现实”的拟合程度分为了十种不同类型的问题。 它们有这样的十种类型:

运算问题

故事问题

规则应用/规则归纳问题

决策问题

故障排除问题

诊断问题

策略绩效问题

政策问题

设计问题

两难问题

解一个方程,要素、关系、目标、条件和边界都是非常清楚,它有唯一解。

因为生活中的问题不再是非黑即白,也没有那么多标准答案。

因此,真正厉害的人为什么能解决问题?因为他们能够将一个个【劣构】问题拆解【良构】问题。

二、解决问题的关键

1.找到“真”问题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如果我需要解决一个问题需要一个小时,那么我一定会花55分钟在提出正确的问题上。

无论是什么问题,如果我们要尝试去解决它,基本上都要经过四个步骤:明确目标、发现矛盾、制定方案、评估结果。

【目标】是什么?它是让你能够实现这个指标的复杂系统,它可能包含各种各样的内容。

你看要完成【我今年要读50本书】这个【指标】,你真正的目标应该是什么?——去找到那个能达到指标的系统。

那么怎么才能解决问题呢? 就像我们解数学题一样,一步步推演,直到每一步都能够在我们现有的系统包含的范围之内,我们就能逐个攻破了。

【任务管理】能够让你合理地安排自己读书的任务,【阅读方法】让你在面对难书时不会太过容易觉得枯燥,【读书社群】的存在则带给你环境上的助推。 紧接着你又可以对这些点进行进一步地拆分。

说到底,解决复杂问题的本质,其实就是我们把一个劣构问题,拆解成为了一系列目标清晰、知识明确、方便操作的良构问题。 这样一个看似目标不明确的“假问题”就被我们分解成了无数个“真问题”,然后被我们解决。

专家和普通人的区别恰恰就是在这里,在我们看来极其复杂的问题,对于他们来说就是基本功。

恰好应了《教父》里的这句话:在一秒钟内看到本质的人,和花半辈子也看不清一件事本质的人,自然是不一样的命运。

对应领域的知识才是根基,思维方法和模型相对来说只是锦上添花的工具而已。

三、怎么建立【系统】?

介绍一个模型叫做【冰山模型】,它能回答一个很常见的现象:为什么就算我们学过类似的知识,经历过类似的事情,有人能很快速地解决问题,有人却不能?

因为很多人往往只重视顶层只占30%的知识与技能,却忽略了冰山下的70%的部分。

着重说一个很重要的技巧:刻意练习,这个概念我想大家应该都听过很多次了。

我们都学过许许多多的思维模型和方法论,但是这些东西刚开始需要我们十分刻意地让问题与我们学到的知识产生联系。 这个过程是很别扭的,也需要经历时间磨练的。

比如说你接触的各种各样的阅读方法,我想绝大部分人都是刚开始略有兴致地尝试一下,等过一段时间就彻底忘记了方法的运用。

就像一般人正常读书怎么会每次看到一个标题和目录就开始在心里面提问呢?当然是拿着书,自然而然地从头读到尾就好了。

但这同样也是阅读方法书中告诉我们的高效方法:带着问题去找答案。

但一旦当我们熟悉了这样的模式,之前的刻意就会转换成近乎本能的反应,在读书时下意识地在心里提出问题,然后去书里寻找答案。

在你刚开始接触一些分析问题的模型时,你必须非常刻意地提醒自己按照这个模式去进行分析,我们才有可能记得去使用它。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就必须养成将所学知识刻意地和对应的应用情境进行联结的习惯,事件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关键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