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有心理表征

2021-04-12  本文已影响0人  卌行

“心理表征是一种与我们大脑正在思考的某个物体、某个观点、某些信息或其他任何事物相对应的心理结构,或具体或抽象。”小时候,常常听大人们讲一些名家的故事,比如贝多芬。当他因耳疾恶化而痛苦万分时,仍回到维也纳,乐思泉涌,一八零三年写出了雷霆万钧的第三号「英雄」交响曲。在他创作的过程中,他一定经历了无数次的心理表征,在内心构建、修改了无数次乐曲,再通过谱曲、演绎等逐步完善。

我相信,每个人都有心理表征。它与身份无关。我的老人婆做的鱼20年来,从来没有变过一点味道。我看到她在每一次做鱼时特别虔诚,从来不离开。准备的调料会根据鱼的大小而有不同,放在火上的时间也会有所不同,她还要不停地转锅,以使鱼肉火候更加均匀。她曾指导我做鱼,会在恰当的时候,来提醒我可以放哪样佐料。我想,20年来的味道能够一如既往的背后,是她对这道菜程序、味道、火侯等早已烂熟于胸。她的技能与心理表征之间已经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每个人的心理表征会有程度上的差异。这种程度上的差异,与此人的技能是否娴熟,经历是否丰富,心性是否坚定等有很大的关系。

比如,本周为同事磨课《正比例》。我与上课的老师沟通了两次上课的思路,但是真正试讲的时候,我发现她的思路与我们之前的沟通出现了较大的差异。同事为学生提供了“学习单”,学习单上有详细的一些完成步骤,在上课时,学生为完成学习单上的内容而耽搁了不少的时间,使整堂课的气氛也显得沉闷。我们在课下研讨时,同事说,希望学生能通过学习单将思考更多地呈现,使思维外显。她原来预想的学生多种思维的开放也并没有如她所愿进行呈现。因为整个过程中,她更多地让学生呈现是静态的,并没有针对学生所下的正比例定义进行追问,进行一层层的剖析。课堂自然就缺少了思辨地氛围。

我进一步地追问她平时的课堂是怎样进行的,她承认很多时候的教学都被学习单牵着走了。

可见,要想创建好的心理表征,平时就要不断地积累好的教学技能,使其形成良性循环。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