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天桥上,“住”着心酸与梦想
一年中最热的季节又来了,汗流浃背是暴露在太阳底下的常态。
发明“桑拿”的人,一定走过这样的路,太阳热的不讲情面,满头大汗又擦不过来,衬衫湿的已经粘住了后背,身体不断地补水,却依然感觉口渴。
每次走在带棚的过街天桥上,都想多逗留一会,只有在这里太阳晒不到,四面通风良好,绝佳的避暑胜地。
然而,早就有一群人,选择在这里寄居。
我看到了两三岁的孩子,或许这里将成为他的游乐场,而童年,也不过是在人流穿梭中,感受你来我往的冷漠。
这里还有年过半百的老人,他无时无刻不在睡觉,或许是因为睡着了,就感受不到饥饿了吧。
而空着的那个铺位,应该就是他们的劳力的吧,是支撑着这个家的男人的。
我问身边的朋友:“他们这种生活状态,为什么还要坚持呢?不如回到老家,种几亩薄田,以解决吃住问题。更何况,田园生活,也是很多人的向往。
朋友说:“他们可能无家可归吧”。
听到这句话,我内心骤感莫名的心酸,从哪里来,却回不到哪里去的无奈,让生活不管怎样,都要坚持下去。
那个外出做劳力的男人,也许每天都在工地上忍受太阳的暴晒,城市中有太多这样的工人了,城市的建设,其实也都是他们的功劳。
相比之下,天桥上的环境,会好很多吧,对他来说,或许这是唯一能得到安慰的地方了。
在困境中对生活的坚持,不是苟延残喘,也不是苟且偷生。他们没有摆着一个空碗做乞讨,不求怜悯与施舍,无视冷漠与嘲笑。
有太多四肢健全的人,他们乞讨的劲头,比靠双手挣钱大的多,而天桥上的这家人,哪怕生活如此窘迫,也依然相信着,会有好转的那一天。
他们应该很感谢这个城市中,有这样的地方吧。
心酸肯定是有的,但是一家人能够住在一起,也是一种幸福,而那个孩子,就是他们坚持与奋斗的希望。
每次路过这里,都没见到那个男子,他肯定是早出晚归的,或许也打着好几份工,一定很辛苦。我很想见到他,问问他,他的梦想是什么。
如果设身处地的想想,如果我是他,可能让一家人吃饱穿暖,不受风吹日晒,就算是梦想了吧。
梦想,终究是个有起点和过程的东西,起点太低了,过程势必漫长。依靠着城市的“屋檐”,或许只能为幸福做短暂的支撑,毕竟,那个叫做家的地方,是有窗户的。
很久没有看到那一家人了,但天桥上那个可以睡觉的地方,却依然还在,只不过换了一个又一个“主人”。
这是城市的“好客”,或许也是梦想的最低“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