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万赞助力写作

周勇//8. 5大暑十六日//五言排律·中国十大名𠂆泉之济南趵突

2025-08-05  本文已影响0人  高山流水无情剑

      题记:三窟迸雪,涌浪千重,万斛珠玑,冲泻碧穹。平地风雷,惊醒鹤梦,满川烟雨,化为霓虹。润泽齐鲁,文华盛茂,吐纳乾坤,气韵厚雄。莫道江南,风景独好,此中清趣,更是无穷。

五言排律·趵突泉

地脉通沧海,灵源自古奇。 

三泓喷白雪,万载涌瑶池。 

雷动翻云浪,珠跳溅玉墀。 

波光摇碧树,雾气湿丹墀。 

漱石声如磬,浮空影若螭。 

清泠涵日月,浩荡吐虹霓。 

润物滋齐鲁,涵虚映斗箕。 

茶香分陆羽,墨妙忆羲之。 

太守曾留咏,仙槎可问夷。 

临渊观活泼,倚槛听涟漪。 

雪溅游人袂,风传漱玉词。 

濯缨思古调,煮茗赋新诗。 

莫羡江南好,泉城自可怡。 

      泉之三昧:趵突泉的文化呼吸

      三股水柱自青石间喷薄而出,昼夜不息,已历千万年。这便是趵突泉,济南的魂灵,齐鲁大地的文化胎记。游人多驻足惊叹其形貌,却鲜少有人聆听那汩汩水声中蕴含的千年密语。

      趵突泉的喷涌是一种哲学。三股水柱,不多不少,恰如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三才"——天、地、人。它们不是机械地重复运动,而是有生命节律的呼吸。元代赵孟頫曾以"云雾润蒸华不注,波涛声震大明湖"形容其气势,却未能道破其内在韵律。这泉水懂得张弛之道,旱季时含蓄内敛,雨季时奔放豪迈,恰似中国文人的处世哲学。明代诗人边贡谓"倒喷三层雪,散作一池珠",捕捉的正是这种刚柔并济的美学。

      泉池四周的石栏上,历代题刻密布,形成了一道独特的文化年轮。康熙的"激湍"二字雄浑有力,乾隆的诗句则略显矫饰。这些文字与泉水形成奇妙对话——帝王将相终将消逝,而泉水依旧。李清照曾在《漱玉集》中留下"常记溪亭日暮"的怅惘,她的词魂与泉水早已交融。文人的笔墨不是对自然的征服,而是谦卑的回应。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让趵突泉成为精怪出没之地,赋予其超自然的神秘色彩,这何尝不是另一种真诚的致敬?

      当代的趵突泉被圈在公园中,成为旅游打卡地。游人的喧哗常盖过泉水的声音,电子导游的标准化解说替代了个体的感悟。我们失去了静观一汪清泉的耐心,也就切断了与这文化血脉的连接。老舍在《趵突泉的欣赏》中写道:"设若没有这泉,济南定会丢失一半的美。"而今我们或许可以说,设若不能真正理解这泉,济南将失去全部的灵魂。

      趵突泉仍在喷涌。它见证过《水经注》的严谨考证,倾听过李清照的浅吟低唱,经历过金兵南下的战火,也正注视着这个浮躁的时代。它的存在本身就是对短暂人生的提醒——文化如泉流,看似柔弱却最为持久。当我们俯身泉边,水面映出的不仅是自己的倒影,更是一个民族的文化面容。

      泉水不言,园上成蹊。

            2025.08.06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