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和感| 从实际出发
2023-12-30 本文已影响0人
野蒲公英
1、能量守恒
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当你在一件事情上花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那就一意味着另外一件事情就无法投入本来应该要用的时间。能量和精力消耗后,是不愿意去做一些需要动用认知思维活动,甚至是抵触。所以另外一部分需要做的事情,就会被搁置,久而久之,就会拉开差距,前些天看一组数据,仔细看了看。有强项就会有弱项,不可能十全十美,因为你无法全部都兼顾到,学生的学习也是如此。
2、当我们真正能共情的时候,那么此时就能理解一些行为
上个月,听消防安全讲座,从整体的讲授来看,讲座老师的专业素养很高,而且特别能调动气氛,讲的内容也都是和生活中息息相关的,以实际案例为导向,大家都听的很认真,唯恐错过重要内容。对于消防安全,虽说我们有这个意识,但是还不够强。在听的过程中,一方面赶时间,讲的非常快,另一方面,他自己对内容很熟悉,而我们是第一次听。我在下面想要写下一些什么,发现来不及。
因为对我我们很多普通人来说,没有这方面的专业知识储备。当我们没有很多先前的知识经验的时候,直接去接触某个新鲜的事物,其实是比较吃力的,即使想要听,但是发现越听越跟不上的时候,就不会去听了。
在课上也是一样,为什么老师会强调预习,因为当你预习了,自己已经对内容有了一个大概的认识,上课的时候,老师讲的内容,可以跟得上思路。能明显看出来差距,有些人反映永远要慢半拍。
那么对于老师来说,我们应该充分考虑到整体和个体差异。你是要教会学生,不是教会自己。我们对内容很熟悉,可以学生不是,不要总是站在我们的角度来去看一些行为。细心观察,就能发现其中的缘由。